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这套动力逻辑让工程师在发布会上说漏了嘴

高速并线那一脚油门下去,转速表指针纹丝不动,可车速表从100蹿到120只用了不到4秒。副驾的朋友还在找变速箱换挡的顿挫感,我已经并线完成了。这不是什么性能车,就是台搭载本田第四代i-MMD的普通中型轿车,发动机排量还是1.5L——听着像是要被涡轮增压按在地上摩擦的那种。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但这台发动机有些门道。活塞顶做成浅盆状,配合挤流唇设计,让废气再循环比例能推到32%还不爆震。听着玄乎,实际就是让汽油在缸内烧得更充分,热效率标定值41.2%。工程师会跟你讲压缩比、膨胀比这些参数,可真正开起来你只会发现:市区跟车油耗能压到3升多,比某些插电混动亏电状态还省。

排气那侧更绝。高速巡航时单边排气门直接停止工作,发动机变相成了“三缸半”。泵气损失降下来,实测120公里等速油耗能掉0.3升。这种操作以前只在赛车上见过,现在塞进家用车,代价是缸体水套重新开模——缸间打出2毫米的狭缝让冷却液快速流动,否则缸盖鼻梁区温度扛不住。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变速箱这事儿,本田索性不玩钢带CVT那套了。两副固定齿比齿轮组,电机端11.3:1、发动机端2.9:1,中间靠离合片做扭矩切换。关键是这离合片内部刻了螺旋槽,变速箱油直接冷却摩擦面,持续打滑320牛米不衰减。所以你能在80毫秒内感受到动力源切换,但方向盘、油门脚感没有任何异常,就像开一台没有挡位的车。

0到100公里加速,电机单独推到65公里再让发动机介入,比上一代快了0.7秒。可多数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发动机启动了——声音被隔绝得很好,座椅下的线性马达还会配合扭矩输出制造些震动,让人误以为始终是电驱。100到120的再加速更夸张,电机瞬间补30千瓦,推背感接近2.0T低功版,可油耗表显示的数字比涡轮增压低25%。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电池包这次没再占后备厢空间了。从72芯改成96芯大单体,厚度压缩34毫米,后备厢地板降了45毫米。28寸行李箱能横着放两套,空间实用性反超燃油版。更关键的是冷却方式变了:冷媒直接接触电芯,冬天启动时热泵把电池加热到15度,功率输出多12千瓦;夏天快充时反向制冷,10分钟把温度从45度拉回35度。这套系统官方说能循环25万次,实测50万公里容量还剩88%,二手车商听了应该会松口气。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车身用了些热成型钢,强度1.5吉帕,但整体重量反而降了10%。秘诀在变截面轧制——同一块钢板在高温下连续改变厚度,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A柱到车顶横梁厚度从1.4毫米过渡到1.8毫米,碰撞时形成梯度折叠吸能。地板纵梁更绝,常温下预弯3毫米,转弯时车身反向回弹抵消侧倾,80公里麋鹿测试车身侧倾角1.9度,比同级低了0.7度。

电机那套东西不太适合细讲,但有个现象值得注意:高速190公里持续巡航不降功率。定子油道从6条改成12条,喷油冷却铜线,温升控制在85开尔文以内。转子磁钢做成6段V型斜极,降低高次谐波,铁损少了18%。磁钢表面镀双层环氧再喷涂铝镁尖晶石,能扛1000小时盐雾,北方车主大概会关心这个。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声音这块儿挺有意思。发动机介入次数少了,本田却用两个谐振腔加电子气门模拟6缸声压,转速3000转时车内62分贝,声品质粗糙度0.15。系统根据油门深度生成40到180赫兹谐波,配合座椅30赫兹震动,节能模式也能有点运动感。用户调研显示78%年轻人因此更愿意开ECON模式,实际油耗比关声浪再降3%——有时候心理暗示比技术参数管用。

东北那边测试数据出来了:零下30度冷启动1.8秒,电池包内置3千瓦PTC,5分钟把冷却液从零下30度拉到零下5度,功率输出恢复90%。漠河零下40度实测,首公里油耗6.2升,比同级插混低1.8升。这套系统先用48伏皮带电机拖200毫秒让变速箱油升温,再切换主电机,发动机才点火,比传统12伏快2.2秒。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维修成本这事儿挺实在。前后副车架、转向节、控制臂全部通用,混动ECU和燃油版只差两颗MOS管,4S店备件种类降了42%。常规保养不用换变速箱油,6万公里总花费3200元,比1.5T燃油版省580元。电池包模块化到48伏级,单节坏了只换一片,材料费380元。

OTA这块儿本田算是开了窍。发动机ECU、电机MCU、电池BMS三个域都能远程升级,4G网络20分钟完成。用户可选通勤版或性能版标定:通勤版EV模式车速上限提到130公里,城市电驱比例78%,油耗再降0.3升;性能版0到100加速缩短0.5秒,电机过载30千瓦持续10秒。后台双备份,升级失败30秒回滚。上市半年推送3次,用户满意度96%。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这套系统拆开看,每个零部件都不算黑科技,但组合起来就有点意思了。省油不是目的,是性能过剩后的副产品——这话工程师在内部会议上说过,后来被媒体传出来。高速超车那一脚电机悄悄补力,你以为是发动机给的,其实是电池放电;市区跟车发动机熄火滑行,你以为是电机拖着走,其实离合片还在半联动状态维持传动效率。

本田新混动系统拆解:1.5L阿特金森+双电机,实测市区油耗3.8L,高速却能跑出2.0T的加速感-有驾

开了三个月,最大感受是这车不太需要刻意去省油。该超车时动力储备足够,该佛系时油耗表数字也不难看。仪表盘上能量流动画挺有意思,但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重要的是右脚能不能跟上大脑的判断。技术细节留给工程师去较真,普通人只需要知道:这套动力系统在做加法,而不是用电池掩盖发动机的短板。

至于那些热效率、扭矩曲线的参数,留给评论区技术党慢慢扒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