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

文 字 | 陈飞翔

设 计 | 胡 旭

监 制 | 陈梓萱

年前,我们曾用"睿蓝汽车用真诚的必杀技,希望在新时代之下给予用户更加强大的内核力量"来描述这个品牌。

时过境迁,在汽车市场残酷内卷的当下,同样的评价已不再适用

睿蓝依旧是那个专注技术的睿蓝,不同的是,睿蓝正在拥有一种特质,一种不容被忽略的特质,似乎它正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随时爆发的机会。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在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所谋划的汽车帝国中,睿蓝汽车一定不是最星光熠熠的那一个,也一定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如果说极氪像一位锋芒毕露的科技剑客,领克像一位活力四射的潮流先锋,他们都是吉利汽车的嫡亲,那睿蓝更像一位谨言慎行的庶出,在喧嚣的市场中坚守着自己的技术信仰,低调寡言、沉默不语。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界将目光聚焦在极氪的惊艳设计、领克的年轻化战略,当行业沉迷于营销噱头和价格战时这个专注于换电技术的品牌正在用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诠释着另一种可能。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这份技术的坚守最令人唏嘘之处,在于它始终未能换来对等的认可在吉利精心布局的品牌版图上,曹操出行的标识赫然在列,而作为换电技术奠基者的睿蓝,却连最基本的品牌露出都成了奢望。

庶出的睿蓝汽车如此隐身,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不得以的无奈?

追溯睿蓝

睿蓝汽车成立于2022年,彼时由吉润汽车与力帆科技各出资3亿元,股权比例50:50,主攻换电新能源汽车市场

时至今日,睿蓝汽车也不过三年光景,它依旧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这份年轻之下,却有着超越年份的成熟。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吉润汽车当前股权架构图)

或许很多人对于吉润汽车并不了解,吉润汽车全称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从上面的股权分布来看,也不难看出吉润汽车还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而Centurion industri es Limited就是一家中国香港企业,所属吉利集团。

这家公司除了是吉润汽车的股东外,还参股了浙江吉利乘用车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零部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睿蓝汽车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59094辆,同比增长40%,其中12月销量达到了12336辆,同比增长125%,已经展现出了不错的发展态势。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在销量数字之外,睿蓝依托吉利强大的体系支撑,与同属吉利系的易易互联深度协同,正加速编织覆盖全国的换电服务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易易互联的母公司正是2024年接手睿蓝股权的浙江吉利启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睿蓝的换电布局从未脱离吉利生态圈,反而通过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了"技术研发-换电运营-用户服务"的完整闭环。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6月,睿蓝汽车已在全国布局超过400家换电站,仅重庆一地就有88座换电站,单城规模甚至超越了蔚来的75座。

在重庆这一块自家地盘,睿蓝不仅为山城用户提供了"即换即走"的无忧换电体验,更是为了日后的全国换电布局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案例。

困境笼罩

但在这片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睿蓝的发展却始终被几道"紧箍咒"牢牢束缚。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睿蓝的市场声量突然哑火,背后是吉利集团举棋不定的品牌战略。睿蓝埋头研发的"可换电可增程"技术终于成熟,却仍然没有机会绽放,只能隐而不发。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6月20日,国家工信部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6批),吉利豪越R7正式亮相。

仔细研究申报信息不难发现,吉利豪越R7产品定位为换电式增程插电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这款新车搭载的正是睿蓝汽车潜心研发的增程换电系统,而最终投放车型挂上的是“豪越”的标识。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睿蓝的这种技术输出模式,其实也并非首次出现。此前曹操出行定制车型曹操60,同样是出自睿蓝之手,车尾悬挂的是睿蓝旗下枫叶牌车标,也非睿蓝品牌自己的车标。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这种隐身现象的接连出现,导致睿蓝如今更像是吉利集团的技术孵化器,不断给其他品牌完成着“技术输血”的工作。

但在官方宣传中,这个源于睿蓝的技术源头几乎未被提及,这也让睿蓝汽车一次又一次的错过着在终端用户面前打开市场、一鸣惊人的机会

睿蓝汽车并没有收获与之产品、技术实力相匹配的资源倾斜。

2024年吉利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集团展示的智能电动技术矩阵中,睿蓝的logo被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这种微妙的品牌排序,折射出睿蓝在吉利体系内"重技术、轻品牌"的特殊定位。

隐身背后

回看2024年初的那场股权变更,事实上,细节远比表面复杂

表面上看起来是吉利集团对业绩不佳的睿蓝汽车的常规调整,更像是吉利下的一盘用心良苦的棋局

通过梳理交易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吉利启征以5.04亿人民币的价格购买浙江吉润所持有的重庆睿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45%的股权,且预计通过此次出售获得约1.17亿元的收益。

前文提到过,吉润汽车是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而吉利启征是是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且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及其关联人最终实益全资拥有。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完成股权交易之后,睿蓝汽车分别由力帆科技和吉利启征分别持股55%及45%。

而在2024年7月份,印奇通过旗下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所持有的力帆股份。

根据力帆的股权结构看来,吉利产投和两江产业集团等共同持股的满江红基金,持有力帆科技29.8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印奇则通过由江河汇间接持有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其实不难发现,吉利集团还是通过吉利启征和力帆科技保持着对睿蓝的绝对控制。

这场左手倒右手的资本魔术,本质是为换电业务套上重重的保护壳,既挡开资本市场的短期问责,又给睿蓝争取到破茧重生的时间窗口。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而彼时吉利高管杨学良也佐证了吉利这一番操作并没有任何轻视睿蓝的意思。杨学良表示,这一番股权转让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睿蓝在换电领域发展”,吉利集团将继续支持睿蓝技术研发。

但投入是需要回报的,尤其是对吉利这一番大动干戈的操作来看。

对于睿蓝来说,这个回报,大概率就是睿蓝研发的换电技术将优先供应吉利体系。

事情的发展轨迹恰恰印证了吉利汽车战略层面的诸多“潜台词”,无论是吉利豪越R7,还是曹操60都是很好的例子。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吉利这步看似寻常的资本落子,实则精准命中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将需要长期投入的换电业务与追求业绩漂亮的上市公司进行适当切割,当同行们还在为季度财报焦头烂额时,可以轻装上阵的睿蓝已经在换电赛道上悄然开启了更多维的竞争

事实上睿蓝汽车的战略地位不可与沃尔沃当年同日而语,但这种看似"割舍"的安排,恰恰给了睿蓝最宝贵的成长自由,让睿蓝可以更从容地布局长周期技术,而换电站的战略布局完成同样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铺垫才能够实现。

更为关键的是,睿蓝的技术路线的选择权不再受上市公司业绩压力的制约,睿蓝可以更从容地布局长周期技术,这是睿蓝汽车立身之本,破局之道,也是睿蓝汽车拥有可以随时爆发的基盘所在

谁来破局 破谁的局

睿蓝会甘于此般吗?

所有积蓄的能量累积下来,终究要有释放的出口。集结起吉利汽车的技术底蕴优势,承载着李书福的豪情壮志,睿蓝汽车的频频隐身的深层次原因,恐怕已经呼之欲出。

这个答案不必我们揭晓,但要知道的是,睿蓝汽车其实从来也没放弃过寻找着自己的破局之道,产品从B端到C端不断完成转型,换电业务层层展开,技术供应工作有序推进……

在如此的汽车大时代之下,技术才是硬通货,而技术之外,讲好品牌的故事必不可少,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睿蓝显然还有很多话想说,也有很多话还没说出口。

进入到2025年,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奇为千里科技的董事长,而据了解,印奇曾创办过旷视科技,从事于AI领域。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如今千里科技的背后也没有缺少过吉利汽车的身影,其第一大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便是吉利。

印奇的加盟无疑是给睿蓝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再度加注砝码,我们不难推测出,下一阶段的睿蓝很有可能在千里科技的推动和支持下,完成从"换电单科生"向"智能全能手"的战略跃迁。

这种盘根错节的股权关系,虽然复杂,但已经使睿蓝具备了整合阵地优势的前提千里科技的转型则为睿蓝提供了产业协同的新可能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而不久前,华为车BU的前掌门人王军的加盟同样也为睿蓝带来了新的操作空间,联手印奇一起为睿蓝带去更多的智能化可能性。

据了解,千里科技在重庆两江新区新建的智能工厂,将率先实现换电车型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共线生产。这种垂直整合能力,让睿蓝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拥有了独特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响应速度。

睿蓝汽车隐身 是有意 还是不得以?-有驾

市场正在验证这种战略的前瞻性

就在6月23日,千里科技在重庆正式发布了面向 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0,并公布在2026年下半年,计划推出面向Robotaxi场景的L4级智驾方案。

对于睿蓝汽车而言,这场技术发布的意义远不止于股东动向,而在于给它递上了智能化转型的入场券,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形态的共同谋划。

那个曾经默默耕耘换电技术的隐身者,已经悄然披上智能化的战甲,准备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惊艳亮相。

尾声

换电与充电技术的路线,孰优孰劣,谁是谁非,我们不在此处争论。

但不能否认的是,如今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睿蓝多年的坚守正迎来价值重估的时刻。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单纯的销量数字越来越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大订30万的遥遥领先之类的怪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睿蓝在换电基础设施上的先发优势、在模块化平台上的技术积累、以及即将到来的智能化突破,正在编织一张面向未来的大网。

那些曾经被视为"为他人做嫁衣"的技术积累,那些在资本运作中被忽略的技术战略的稳健底盘,终将在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显现出真正的价值。

这不是一个关于短期胜负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产业未来的长期博弈,我们不应该忽视掉任何一个专注技术和产品的隐身企业,当然,不仅仅是睿蓝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