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120公里时速下的真实油耗对比,插混与增程的差距正在缩小,传统认知遭遇挑战。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增程是脱裤子放屁的二次能量转换”——这样的观点在汽车圈流传已久。按照传统理论,增程车在高速行驶时因为发动机只发电不直驱,能量需要经过燃油→电能→机械能”的多次转换,效率必然低下。

而插电混动在高速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省去了不必要的能量转换环节,理论上应该更省油。但2024年汽车之家进行的多次严格测试却显示,插混和增程这两种技术路线的实际油耗差距并不像理论计算的那么大,甚至有些颠覆认知。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一、 传统理论——为什么插混直驱应该更省油?

从物理学角度,传统观点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汽车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正好工作在最佳燃烧效率的最高效区间,此时发动机与通过减速齿轮和半轴到车轮直接连接,能量传递路径最短、效率最高。

而相比之下,增程车即使在理想工况下,仍然要坚持“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的迂回路径,理论上必然存在额外的能量损失。这种“脱裤子放屁”式的能量转换,一直被许多技术派认为是增程技术的原罪,在网上一度被吐槽“增程没技术”。

因此,“直驱一定优于发电” 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潜意识认为插混为高速工况的技术最优解。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二、 实测打脸——严苛测试下的真相

2024年,*车之家进行了一项专门针对混动SUV的120km/h高速环道亏电油耗测试。测试条件极为严苛:所有车辆电量强制降至发动机可启动的最低点,胎压统一标准,空调设置为23°C自动,驾驶模式和动能回收均调至标准。

在高环测试赛道上,所有车辆以120km/h的车速连续行驶2小时,通过专业的加油跳枪法计算实际油耗。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排名第二的奇瑞星纪元ET(增程版)实测油耗为9.47L/100km,超过了众多插混车型。理想L6(增程版)以9.98L/100km的成绩位列第四。

更令人惊讶的是,同样作为增程车型的问界M7实测油耗为11.3L/100km,而被人们期待的搭载三挡DHT插混技术的魏牌蓝山DHT油耗达到了11.56L/100km,同样单档结构的比亚迪唐DMi油耗高达10.99L/100km,增程反而比插混更省油??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三、 理论为何与现实脱节?

为什么理论上应该更省油的插混直驱,在实际测试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核心原因有几个:

  • 增程技术的进步远超预期

奇瑞星纪元ET搭载的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5%,一升油可发3.6度电。如此高的热效率意味着即使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有损失,最终的整体效率仍然可观。

  • 能量管理的智能化

现代增程车配备了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路况、驾驶习惯精准控制增程器的工作点,使其始终保持在最优效率区间,这也就是虽然理想L6的发动机热效率只有40.5%,但是油耗表现仍然超过了众多插混车型的原因。

  • 传动损耗的存在

插混车的直驱模式虽然省去了发电环节,但仍然需要经过变速箱、传动轴等机械部件,这些部件同样存在能量损耗,此外,插混处于直驱模式齿轮处于啮合状态,道路的起伏、车速的变化、轮胎的受力等都会反向传递回发动机,而发动机为了维持原有的转速,必须要通过改变喷油量进行微调,这也导致发动机无法持续工作在最佳热效率工况,进而增加油耗。

  • 整车优化的综合效应

包括低风阻设计、轻量化车身、低滚阻轮胎等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增程车在能量转换上的理论劣势。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四、 能耗高低关键在技术——不在路线

测试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能耗表现更多取决于厂商的技术水平,而非单纯的技术路线。

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拥有高效内燃机、优秀能量管理系统的车型,都能在高速行驶中实现较低的油耗。相反,那些技术积累不足的品牌,无论选择哪种路线,都难以交出优秀的能耗成绩。

汽车之家在另一次夏测中的数据显示,深蓝S7增程版以6.08L/100km的亏电油耗位居榜首,领克08 EM-P(插电混动)以6.94L位列第二,理想L6增程版则以7.51L排名第三。

这些数据再次证明,优秀的增程在高速工况下已经能够与顶尖的插混系统一较高下了。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五、 重新认识“脱裤子放屁”理论

“脱裤子放屁”确实准确描述了增程技术的能量转换路径。但这个比喻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如果这个“放屁”过程经过精心优化,其整体效率未必低于直接的“放屁”。

这就好比传统的燃煤发电虽然能量转换步骤多,但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化,最终的用户用电成本和经济性可能反而更高。

在混动技术领域,理论纯度不如实际效果重要。消费者关心的是实际油耗和驾驶体验,而非能量转换的理论路径长短。

高速是增程车的噩梦?实测的结果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驾

六、 选购建议:跳出路线之争,关注实际表现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增程还是插混?我认为应该打破固有观念:

  • 不要被“直驱更高效”的理论束缚,实际测试数据比理论推导更有参考价值

  • 关注具体车型的实测油耗,而非技术路线的理论优劣

  • 体验驾驶质感,增程车无论何种工况都是电机驱动,平顺性有天然优势

  • 考虑整体用车成本,包括保养、可靠性等综合因素

随着技术的发展,增程与插混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领克08 EM-P被官方称为“超级增程”,但结构上却是多档DHT插混,但工作方式上更多采用串联工况。

理论上的“脱裤子放屁”在工程优化面前,似乎不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择。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车辆的实际能耗、平顺性与驾驶体验,毕竟对消费者来说,结果比概念更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