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 V27终于登上了工信部,消息一出,我这边圈里都炸了。作为一个混迹汽车行业多年的老屁股,我想说,这车虽然看起来挺吸睛,但说实话,它背后的东西比外头闪闪发光的样子更值得聊。
先从尺寸说起吧。V27的车长超过5米,确实比V23大了不少——文件里没标精确数据,我体感估算应该是大了不止10公分。最近跟卖车的朋友聊天,他嘀咕,这体积一大,穿城堵车替代方案就不那么靠谱了,但越野体验很可能上去。是的,这让我想起三个月前在哈密戈壁的场景,朋友没GPS,靠车灯的位置和轮胎印子破了不少脑壳。V27这身材,估计能给他们多一点安全感。
外观设计上,它把丰田LC和路虎卫士两大越野机甲的元素揉在一起,透着一股很浓的复古与赛博朋克混搭的味道。没错,带有未来科技感但外形又有点儿老派穿越的感觉。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和笔记,这样设计的车,我觉得更像是为了场面上说话,特别是朋友圈晒图和拍视频,这种造型之后经常被拿来当背景。真刀真枪的越野地儿,这造型带来的空气动力学和重量感却没多大帮助。
说到动力,1.5T增程系统是个看点。其实我对增程有点儿小烦——说白了,想象为:一块能让你跑更远的油电混合电池,但它要运作流畅,要求相当高的技术配合。供应链上弄个稳定增程就是个复杂工序,不是简单几个零件拼起来能稳的。有次和维修工闲聊,他说增程系统如果一开始没调好,维修率那是挺吓人的,停手没商量。所以,这套系统的实际耐用性和维修成本,我还真有点儿担忧。
续航这块,官方给的数字是400公里以上。虽然不知道电池到底多大(不确定),但单单靠电池续航能做到这个数,再加上增程的辅助,确实挺实用。尤其对于那些日常城市通勤+偶尔周末越野的人,应该挺合适。但你想,总续航400公里,电池部分占多少,增程占多少,这信息厂家没明说,我猜电池容量可能在15-20kWh区间(纯猜测,样本少),加上小型燃油发动机辅助,那整体算下来,成本控制得好,保养费用能不能有竞争力还是疑问。
这价格,我听销售那边打探到的,不能超过豹7,否则市场竞争力就没了。豹7是咱这类30万档的硬派越野标杆,口碑和实用性都还不错,V27要想真抢份儿,有点硬仗。反倒是我更期待iCar官方早点放出V25,感觉后者更接近大众用车市场,毕竟25个座位也不是吹的嘛,这数字还真是敲定了,估计目标用户明确。
说到同价位,别看V27硬汉样,跟哈弗大狗或者长城炮比那就是另一番天地。大狗的成交量那是领先,这中间差别主要在渠道熟悉度和后市场。V27从渠道铺设来看,目前还算是起跑阶段,用户惯和修理网络要培育起来,成本自然会比大牌高。
对用户心理来说,这车的越野外观是个双刃剑。一方面拉粉丝,勾起那些还在往越野梦里的人的情怀;另一方面,对于真想乾干净净上班族来说,五米多的车身和复杂动力系统,带来的养护成本就别想低。刚跟同事聊了聊,他说:要是真的想省事儿,我宁愿买个日系SUV,至少电池坏了,换了就完事。这句话我感触挺深,毕竟,买车不光是买个大块头,更是买成事率。
这让我想回前面那个关于增程系统的话题,起初我觉得它就是省油和环保的福音,但换个角度想想,技术没到家,反倒成了隐形的时间炸弹。这个问题也不只是iCar困扰,整个行业都在摸索——谁冒得起风险,谁先上了,就赢了。
我也猜测一下,这车可能会定位成一种主打年轻、愿意花心思玩改装和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的精神标杆。说白了,就是让你在朋友圈里炫耀,散步时能聊上两句我这车能翻山越岭,但日常用车的费用和保养,得你自己心里有数。有没有可能V27就是厂里专门做给那帮工薪阶层越野梦买的样品车?没细想过。
说了这么多,你们觉得,真的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个外观和续航组合,放弃更成熟、更省心的选择?或者说,作为朋友,你会帮别人分析这车值不值得剁手吗?(我倒是想知道你们的看法)
对了,iCar官方说增程版本续航最终能超过400公里,实际到底能跑多少,咱们还得等着实测。前阵子,我和修理工闲聊时,他用一口流利的陕西话说:这东西,别光看说明书,该咋坏咋坏。,这话听完,我差点笑喷。
好了,先按下不表,下次说说iCar V25,听说那个更有人性,至少座位对嘛。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