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4次道歉也修复不了天梯之伤,公共资源不该为营销让路

一辆SUV在999级陡峭台阶上突然倒滑,撞断护栏,卡在半空。张家界天门山的“天梯”本是游客徒步朝圣的通道,2025年11月12日这天,却成了奇瑞风云X3L极限测试的“秀场”。视频传开,舆论哗然——这不是挑战,是冒险;不是创新,是越界。

一场为展示爬坡性能的营销,因安全绳卸扣脱落引发失控,测试变事故。奇瑞连夜四次道歉,承诺赔偿、反思、担责。但道歉刷屏,难掩公共空间被商业侵占的实质。天门山不是试验场,游客的安全与景区的秩序,不该为一场“惊险大片”让路。

车企要证明实力,本无可厚非。可为何总有人选择最危险的方式?极限测试本应发生在封闭场地、专业坡道,而非人流密集的公共景区。国内尚无专门法规禁止此类行为,但《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明确限制非生态友好型开发活动。天门山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域,允许车辆攀爬台阶,本身就是对管理边界的试探。报备代替审批,景区收取包场费,看似“合规”,实则将公共资源商品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地标挑战”早已形成模仿链条。当年路虎登顶天门山,被奉为营销经典,却少有人提及其背后数十次预演与全套安全预案。如今许多品牌只学其形,不学其神,把高风险当噱头,把侥幸当能力。一旦失手,代价由公众承担。张家界文旅局回应称活动无需审批,恰恰暴露监管盲区——多头管理,责任模糊,最终谁都不管。

其实,展示性能从不缺安全选项。专业测试场的数据报告、真实环境下的长途穿越、技术原理的可视化解读,都能传递产品力。比亚迪在吐鲁番测高温续航,蔚来在川西高原验证换电效率,吉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极端工况——这些案例证明,技术说服力无需以公共安全为赌注。

品牌真正的高度,不在攀爬过多少台阶,而在守住多少底线。当一辆车能在零下40度启动,在暴雨中稳定行驶,在千次碰撞测试中毫发无损,那才是值得传播的“极限”。营销可以大胆,但必须守界;创新可以出圈,但不能越线。

别再让天梯成为车企的试金石。真正的征服,是让技术走在风险之前,让责任压倒流量冲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