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

在汽车的众多技术参数与结构设计中,车身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普通消费者忽视的领域。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作为汽车车身结构的两大主流类型,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特点、适用场景以及优缺点。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两种车身结构。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一、承载式车身:城市出行的 “温柔伴侣”

(一)结构原理

承载式车身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独立的车架,车身与底盘合为一体。整个车身就像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坚固框架,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等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上。它就如同我们居住的房屋,墙体与地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家具(车辆部件)直接放置其中。

(二)优势展现

1.轻量化与经济性:由于没有笨重的车架,承载式车身重量更轻。以常见的家用轿车为例,较轻的车身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燃油更少,降低了日常使用成本。据统计,同等条件下,承载式车身的轿车相比非承载式车身的车型,百公里油耗可能会低 1 - 2 升。这不仅对车主的钱包友好,也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环保趋势。2.出色的操控性与舒适性:低重心是承载式车身的另一大优势。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无论是转弯还是变道,车辆的响应都更加敏捷,驾驶起来轻松自在。而且,承载式车身的结构设计使得车内空间更加规整,空间利用率更高。后排乘客拥有宽敞的腿部和头部空间,全家出行时,无论是乘坐还是放置行李都更加舒适便利。此外,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承载式车身配合精心调校的悬挂系统,能够有效过滤路面的小颠簸,车内静谧性好,为乘客营造出安静舒适的驾乘环境。3.安全性保障:从安全角度来看,承载式车身的整体框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碰撞力学原理。当车辆遭遇碰撞时,车身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撞击能量,将冲击力传递到整个车身结构,从而减少对车内乘客的伤害。现代承载式车身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打造关键部位,进一步提升了车身的抗撞击能力。例如,一些高端轿车在 A 柱、B 柱等位置使用热成型钢,其强度是普通钢材的数倍,在碰撞时能为车内乘员提供可靠的生存空间。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三)不足之处

1.应对复杂路况能力有限:承载式车身虽然在城市道路上表现出色,但面对恶劣的越野路况或大坑洼路面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车身直接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力,在经过高强度颠簸时,车身容易因受力不均产生异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身变形。比如,一些车主驾驶承载式车身的轿车前往乡村土路,遇到较大坑洼时,可能会听到车身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这就是车身结构在承受过大压力的表现。

2.维修成本较高:一旦承载式车身受到严重碰撞损坏,维修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因为车身与部件紧密相连,维修时往往需要对整个车身结构进行校正和修复,可能涉及到更换多个零部件,甚至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相比之下,非承载式车身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优势。

二、非承载式车身:越野领域的 “硬汉代表”

(一)结构特点

非承载式车身拥有一个独立的刚性车架,通常也被称为底盘大梁架。发动机、传动系统的部分组件以及车身等总成部件通过悬架装置固定在车架上,而车架则通过前后悬架装置与车轮相连。这个车架就如同给车身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为车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护。车架一般采用梯形结构,横梁多为槽形、管形或口形,以确保具备足够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强度。有些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还会采用 X 型布置的横梁。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二)独特优势

1.强大的越野能力:非承载式车身在越野路况下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当车辆行驶在布满石块、沟壑的复杂路面时,车架能够有效地分散来自地面的巨大冲击力,保护车身不受损坏。例如,在沙漠越野中,车辆频繁地上下起伏、冲击沙丘,非承载式车身的硬派越野车,如丰田普拉多、吉普牧马人等,凭借其坚固的车架,可以轻松应对,保障车辆的正常行驶。其较高的离地间隙和强大的悬挂行程,也使得车辆在通过崎岖地形时具有更好的通过性,能够跨越较大的障碍物。

2.便于改装:对于越野爱好者和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来说,非承载式车身便于改装的特点极具吸引力。由于车架与车身相对独立,在进行改装时,无论是升高底盘、加装绞盘、更换大尺寸轮胎还是安装其他越野装备,都更加方便。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越野场景,对车辆进行个性化的改装,提升车辆的性能和适应能力。比如,很多越野玩家会对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进行底盘升高改装,增加车辆的通过角和离去角,使其在越野时能够应对更极端的路况。

3.维修便利性:在维修保养方面,非承载式车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车架和车身是分开的,当某个部件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直接将其从车架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就如同更换家具一样相对简单。这不仅降低了维修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成本和时间。例如,如果车辆的悬挂系统损坏,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上,只需将悬挂部件从车架上拆除即可进行维修,而无需对整个车身结构进行大的调整。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三)劣势分析

1.城市驾驶体验欠佳:非承载式车身的车辆由于车架的存在,车身通常又大又重。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转弯半径较大,停车不够灵活,驾驶起来相对较为费力。而且,较大的车身重量导致车辆的油耗明显高于承载式车身的车型。据测试,在城市综合路况下,非承载式车身的硬派越野车油耗可能比同级别承载式车身的城市 SUV 高出 3 - 5 升 / 百公里。这对于日常在城市中通勤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制造成本高: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强度钢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复杂的焊接和装配工艺。这使得非承载式车身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导致车辆的售价也会比同级别承载式车身的车型更贵。例如,一款配置相当的硬派越野车(非承载式车身)价格可能会比城市 SUV(承载式车身)高出数万元。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车身结构

在购车时,了解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的特点对于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追求舒适、经济的日常出行体验,那么承载式车身的车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能够满足你在城市通勤、买菜、接送孩子以及短途旅行等方面的需求,为你带来轻松愉悦的驾驶感受。

然而,如果你是一位越野爱好者,经常渴望去探索荒无人烟的地方,挑战各种极限路况,或者你的工作需要经常行驶在路况较差的工地、山区等环境中,那么非承载式车身的硬派越野车将是你的最佳搭档。它强大的越野能力和坚固的车身结构能够带你征服各种艰难险阻,满足你的冒险需求。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融合了两者优点的车型。它们采用加强型承载车身结合局部防滚架等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既保留了越野性能,又提升了公路行驶的舒适性。当然,这类车型的价格通常也相对较高。

总之,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场景、需求偏好以及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选择。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这两种车身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购车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你对这两种车身结构在特定车型上的应用感兴趣,或者想知道某些经典车型为何选择特定车身结构,都可以告诉我,我能为你进一步深挖相关内容。

颠覆认知!承载式 vs 非承载式,汽车界隐藏的 “生死较量”-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