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块就能开走,99秒满电再出发:埃安这台小车把换电站当成了加油站,但北上广的司机们已经算出了另一笔账
上周在北京亦庄的一个换电站,我看见一个网约车司机熟练地把车开进去,掏出手机刷了个码,然后点了根烟。等烟抽到一半,车已经换好电池开出来了。他跟我说,这是他当天第二次换电,从早上七点跑到现在,流水已经破四百。我问他充电不行吗,他笑着摆摆手:“充电那点时间,够我跑两单了。”
这就是埃安UT SUPER租电版想干的事——把购车门槛压到4.99万,然后让你按月租电池。听起来有点像以前买功能机送话费,但这次玩法更狠。你只买车壳子,电池每个月租金369块,5年下来连车带电也就7万出头。对比那些动辄十来万的同级别车,这价格确实能让不少人动心。
换电这个事儿,技术上倒不复杂。宁德时代把电池做成标准化的“巧克力块”,换电站用机械臂抓着往上一怼,99秒搞定。我在现场看过几次,整个过程比加油还快。但有个细节值得琢磨:电池分20号和25号两种规格,前者42度电跑400公里,后者56度电跑500公里。你租哪种,得根据自己日常里程算账。
城市代步的话,400公里续航或许够用。我试过一周时间,每天上下班加接孩子放学,大概跑50公里左右,周末偶尔去趟郊区。实际测下来,城市路况续航达成率能到85%,冬天开暖风也没掉太狠。车上那套热管理系统似乎起了作用,低温衰减控制得还行。
空间这块倒是有点意思。车长才4米2,但轴距硬是做到了2米75,后排腿部空间能塞进905毫米。我身高一米七八,坐后排翘个二郎腿没问题。更绝的是前排座椅能完全放平,变成一张1米8的床。有次跑长途中途困了,就在服务区眯了一觉,比酒店开钟点房划算多了。
车机系统用的华为那套云智能座舱,14.6英寸的屏幕操作起来还算流畅。语音助手反应挺快,说“打开车窗播音乐”这种连续指令也能识别。还有个宝宝模式,自动调空调温度,带娃出门的家长大概会喜欢。不过没上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这个价位也不能要求太多。
底盘调校让我有点意外。虽然用的是后扭力梁,但过减速带的时候没那么颠。后来跟技术人员聊,说是减震器用了液压衬套,弹簧刚度还做了分段调节。80码的时候车内噪音64分贝,同级别里算安静的。
换电模式眼下看似乎挺美,但有些账得细算。我认识个跑网约车的朋友,给我算了笔账:一周跑300公里,换电一次够用,月租369加起来每周92块。如果用家用桩充电,电费才21块多,但得花一个半小时等充电。对他来说,时间比钱值钱,所以选了换电。但如果你每天就通勤二三十公里,家里又有充电桩,换电的性价比就没那么高了。
还有个问题不能回避:换电站的布局。现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站点还算密集,但到了三四线城市,换电站可能比充电桩还难找。而且不同品牌的电池接口标准不统一,蔚来和宁德时代的换电站就不通用。万一以后换电站倒闭了,或者品牌退市了,你的车还能不能继续换电,这都是未知数。
电池租赁模式倒是解决了一个痛点:你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宁德时代负责全程托管,换电站每次都会自动检测电池健康度,坏了也不归你管。二手车交易的时候,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跟买家扯电池损耗的事儿。
这车适合什么人?我觉得三类:每天固定线路通勤的上班族,需要空间但预算有限的年轻家庭,还有就是网约车司机。如果你追求品牌调性或者智驾体验,那些十几万的车大概更适合。
换电会不会颠覆充电?现在下结论还早。政策层面确实在推,2025年要新增3000座换电站,但标准不统一这个坑还没填上。技术平权是好事,但商业模式能不能跑通,还得市场说了算。
那天在换电站,我看着那个司机开着车走了。他车后窗贴着“奋斗中”三个字,在夕阳下有点刺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