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车的事儿,特别是对于那些心里总有点“速度与激情”梦想的朋友们来说,这算是个大新闻。
最近在日本东京办了个挺大的车展,斯巴鲁这个牌子,就是那个造拉力赛车很出名的,拿出来一辆概念车,名字特别长,叫“PERFORMANCE-B STI CONCEPT”。
很多人一看这车,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不是传说中要“复活”的STI吗?
斯巴鲁这回是来真的,还是又跟大家开个玩笑,吊吊胃口?
这车要是真造出来了,得卖多少钱?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台车背后的门道。
首先,得先跟不太了解的朋友解释一下,为啥一个叫“STI”的标志这么重要。
简单来说,STI是斯巴鲁旗下专门搞高性能车的部门,就好像奔驰有AMG,宝马有M系列一样。
挂上STI标的车,就代表着斯巴鲁最强的技术,是性能的象征。
好多年前,斯巴鲁的蓝色赛车配上金色轮圈,在世界拉力锦标赛上到处拿冠军,那个画面是很多车迷心中的经典。
STI的车有两大绝活:一个是水平对置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重心低,车开起来稳;另一个是左右对称的全时四驱系统,抓地力特别好,过弯快。
所以,STI不仅仅是一辆快车,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驾驶感觉和赛车文化。
但是,这么一个有名的车型,前几年斯巴鲁官方突然说,不打算再出纯汽油版的STI了。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全世界的车迷给伤心坏了,感觉自己的青春记忆又少了一块。
不过斯巴鲁这家公司也挺有意思的,他嘴上说不造了,但手上的小动作一直没停。
一会儿给别的车型出个“STI运动版”,一会儿又卖点“STI改装件”,反反复复地在试探大家:“你们到底还想不想要真正的STI?要是真出了,你们会不会掏钱买?”这种做法,让大家心里痒痒的,又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次在东京车展上亮相的这台PERFORMANCE-B STI概念车,可以说是斯巴鲁目前为止给出的最明确的信号。
第一眼看上去,这车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个“集大成者”。
它的车身基础,用的是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普通家用车翼豹的两厢版。
但是,它的车头大灯,却是从更运动的WRX车型上拿过来的,眼神一下就变得犀利了。
车身颜色是斯巴鲁最经典的蓝色,车上还有很多STI标志性的红色装饰,一看就血统纯正。
这台车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很有意思。
比如发动机盖、车顶和车尾那个非常显眼的大尾翼,按理说概念车为了炫技,一般都会用上昂贵的碳纤维材料。
但这台车没有,它用的是亮晶晶的黑色烤漆。
这个选择就显得很实在,不像那种天马行空、完全不考虑量产的概念车,反而像是在告诉大家,这车离我们很近,是奔着生产线去的。
当然,作为一台展示性能的车,它也得有夸张的地方。
车身两侧都做了加宽处理,特别是车尾部分,后轮上面鼓出来的部分、那个尺寸巨大的尾翼,还有车底下的扰流板,都特别夸张,看着就像是专业赛车上的零件。
这些部分如果真的量产,肯定会收敛一些,但在车展上,它们的作用就是告诉你:我可不是好惹的。
如果说这车的外观还有些为了展示而设计的成分,那车里的样子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开卖了。
整个中控台的设计跟WRX差不多,但很多细节做得更用心。
比如启动车辆的那个红色按钮,被单独拿出来放在了方向盘左边,每次点火都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车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个手动挡的换挡杆和离合、刹车、油门三个踏板。
在现在这个几乎人人开自动挡的时代,斯巴鲁还坚持用手动挡,就是为了保留那种最纯粹、最有参与感的驾驶乐趣。
座椅也非常讲究,是两张由著名品牌RECARO代工的桶形座椅,外面是碳纤维的壳,包裹性非常好,人坐进去就被牢牢固定住。
更重要的是,座椅上还绣了“STI”的字样,这在以前的车型上是很少见的,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光这两张椅子,成本就低不了。
车里还有两个很关键的旋钮,一个是DCCD,一个是SI-DRIVE。
这俩东西是STI车型的“灵魂”所在。
DCCD系统可以让驾驶员自己调节前后轮的力量分配,你可以让车开起来更像后驱车,玩玩漂移;也可以让四个轮子紧紧抓住地面,追求最快的过弯速度。
这种能让驾驶员深度参与车辆控制的设计,正是STI最吸引人的地方。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以前的STI不都是在三厢轿车WRX的基础上造的吗?
为啥这回斯-巴鲁用了一台两厢的翼豹来做?
这其实是斯巴鲁一个很聪明的市场策略。
现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性能小车,是丰田出的GR卡罗拉和GR雅力士。
这两款车也都是两厢车,也是四轮驱动,主打的就是驾驶乐趣。
斯巴鲁看到丰田的成功,也想在这个热门领域分一杯羹。
与其在相对冷门的三厢性能车市场里自己玩,不如直接去挑战最火的对手。
所以,这台新的STI概念车,从车型、驱动方式到它主打的驾驶乐趣,可以说就是瞄着丰田GR卡罗拉去的。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车到底会不会量产?
价格大概会是多少?
从目前这台概念车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的状态来看,斯巴鲁这次是认真的,量产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文章标题里也说了,“量产成本不低”,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咱们可以大概算一下:高性能的水平对置涡轮增压发动机、那套复杂的全时四驱系统、带DCCD的中央差速器、高级的RECARO座椅,再加上很可能配备的Brembo高性能刹车……这些顶级的硬件堆在一起,价格自然便宜不了。
而且现在全球对汽车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像这种纯烧油的高性能车,研发和制造成本会越来越高。
所以,就算这台车将来真的量产了,甚至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它的价格很可能要卖到50万甚至更高。
这个价格,对于一个普通品牌来说,已经相当高了。
它可能不再是当年那个很多人努力一下就能够得着的“平民跑车”,而会变成只有少数铁杆粉丝才会为之买单的“情怀收藏品”。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看到这样一台坚持纯粹驾驶乐趣的车有望回归,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至于能不能拥有它,那就得看各自的钱包和决心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