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汽车已不再仅仅是出行工具,而是进化为连接生活、辅助决策的智能伙伴。北京作为国家布局的重要汽车产业基地,正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持续迈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探访理想汽车北京基地:机器人总动员,自动化生产
近日,百家号“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位于北京顺义区的理想汽车北京基地,近距离感受中国智造的强劲脉动。
在理想汽车的总装与焊装车间,近千台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进行着焊接、运输、拧紧、检测等工序,整个生产过程高效且充满科技感。焊装车间拥有21条全自动生产线、663台机械臂,可实现4款车型共线柔性化生产,连接自动化率达到100%。总装车间的机器人77秒就能装配好2.9平方米的巨大天幕,10秒就能准确完成logo的精细贴装。
理想汽车始终以用户需求为目标,选择了一条更难走但更具战略价值的国产化自研之路。目前,理想汽车有近50%的车载芯片实现了国产化,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为整个行业生态发展输出“新质生产力”。
摆脱“重复造轮子”困境:北京协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格局
理想汽车自研的“理想星环OS”荣获“北京重大开源成果”之一,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整车操作系统全面开源的车企。这打破了“重复造轮子”的壁垒,在基础系统层面进行开源创新,走出了一条降本提效、生态共享的路径。
目前,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8家整车企业已在北京顺义区设厂布局,2024年在京产量达114.5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在京新能源汽车产量29.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
顺义区已初步构建起以研发设计为引领、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汽车金融与智能网联为延伸的产业生态,正加快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也协同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推进“共造一辆车、共建一条路、共享一个生态”的一体化格局,在协同创新中助力中国智造加速驶向世界舞台。
未来展望: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汽车是北京制造业第一大产业。2024年,北京汽车与交通产业实现产值超过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2025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超30万辆,自主品牌形成新支撑,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
未来,北京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为中国智造加速驶向世界舞台贡献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