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

夜里十二点,深圳坪山的工厂大门外还亮着灯。

装货的卡车排成长龙,像一场延迟好几天的生日派对,等着把3,655,718辆梦想一股脑塞进经销商的仓库。

司机们边抽烟边打盹,偶尔抬头望一眼手机:群里传来最新指令,“别急,库存还得压五天,等总部发话。”空气里飘着一股焦灼与汽油味,让人分不清是谁在等机会,谁在等命令。

我要是这些司机,估计会想:你们卖得出去吗?

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有驾

库存这么多,经销商顶得住吗?

今年的比亚迪,还能不能像前两年那样一路狂飙?

但坐在驾驶室里的人并不会多想这些,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车开到该去的地方,把单子按章办好,然后等下一个装货指令。

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暗流涌动,跟这个行业的现状一点也不违和。

今年比亚迪的成绩单看着不赖,同比增长13.88%,放在别的行业,拿头顶都能磕破天。

但要是跟2022年那152%的疯涨一比,仿佛瞬间把马拉松奔跑换成了慢跑。

高台跳水,说夸张了点,但“高速后刹车”的味道是有的。

1-10月产销报告,产量3,595,640辆,销量3,655,718辆,中间还顺带削减库存6万多,出口快赶上八十万。

按理说,这叫理性回归,企业健康发展。

可惜市场听不懂“健康”,它只盯着数字猛涨。

主力车型王朝海洋系占了九成以上,腾势、方程豹、仰望各占一小角。

数据看着,方程豹忽然杀出重围,销量反超腾势。

腾势反而有点“高开低走”,月销量像过山车。

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有驾

仰望那点量,能不能叫“仰望星空”都难说。

细究下去,插混车型从春天开始一路走低,到10月已经同比下滑三成多,连累计销量都没了底气。

反倒是纯电动车型稳步上升,成了全家最能打的“长子”。

一边是“增速放缓”,一边是“插混掉队”,再加上库存压五天,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默契就跟新婚夫妻冷战一样,明明知道有问题,嘴上都说没事。

有人说,比亚迪终于遇到天花板了。

我倒觉得,天花板不是突然砸下来的,更像是楼上邻居隔三差五拖家具,声音不大,但让人睡不着。

比亚迪曾经靠着新势力、补贴、技术红利,一路“起飞”。

去年还在讲“再增长一百五十个点”,今年就开始念叨“健康、理性、可持续”。

道理都对,可是市场只管冷暖自知。

客观说,插混车型掉队不全赖比亚迪。

政策收紧,油电双轨的“便宜好用”优势,比起纯电的“新潮零排放”就有点过气。

最叫人无奈的是,前几年卖得最火的“老炮旗舰”们,比如汉、唐、腾势D9等,反而成了现在的拖油瓶。

产品更新慢一步,平台、续航、智驾都被人追上了。

前脚刚砍掉智驾,后脚别家已经在拼续航。

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有驾

加点电池、加点配置,消费者就一定买账吗?

不好说,但总比原地踏步强吧。

说到底,比亚迪面临的压力不止来自自身。

友商稳住了节奏,开始跟老大抢核心市场。

合资车、油车大降价,像秋天的白菜,曾经的“价格屠夫”突然变成了“价格受害者”。

政策反内卷,补贴退坡,过去占便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公司高层的话里也透着点愁味:“以后只会越来越难,大家做好准备。”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去年一夜暴富的神话已经过去,今年是拼细水长流的耐心活。

我有时调侃,这年头做新能源,像玩俄罗斯方块。

刚摆好的长条,下一秒就来个方块把你堵死。

你费劲心思“减库存”,经销商却在琢磨怎么消化“压五天”的任务。

你拼命研发新产品,用户却在App上比价、纠结到底智驾要不要标配。

“健康可持续”,听起来像体检报告上的建议,谁都认同,但真做到的没几个。

有人问我,比亚迪还能不能再“井喷式爆发”?

我很想说可以,但看看现实,大跃进的时代已经过去。

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有驾

剩下的是,每年两三步,慢慢往上爬。

暴涨固然爽,但真正考验企业的,是在增速放缓、产品分化、市场洗牌的时候,有没有耐心、有没能力改进。

其实,比亚迪不是没变化。

新车型表现可圈可点,方程豹销量惊喜。

老旗舰调整配置,主攻续航,砍掉智驾。

这些都是“向市场低头”的实际行动。

可惜市场没那么容易感动。

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品牌溢价、售后体验、全生命周期成本,哪一样都马虎不得。

曾经靠“差异化”赢来的市场,现在成了“同质化”红海。

说到这里,难免要自嘲一句。

我们这些分析“过剩产能”的人,其实也很容易被市场抛弃。

数据表面风轻云淡,背后每一条都压着几千人的饭碗。

比亚迪的故事不像电影,高潮和反转都在日常琐碎里。

你永远猜不到下个挑战来自哪里:是别人家的性价比,还是自己家的库存堆积。

比亚迪销量分析,库存压5天,经销商插混卖不过纯电-有驾

做新能源这行,没点黑色幽默还真过不下去。

再往细了推演,如果我是比亚迪的决策者,也会两难。

一方面要稳住主力销量,另一方面又要推新求变。

插混下滑,是平台落后,还是政策使然?

纯电崛起,是技术驱动,还是市场使然?

每一个选择都像踩钢丝,底下是经销商、供应链、消费者和政策大网,谁都不能掉链子。

现在,比亚迪要做的,除了继续研发、加快产品迭代、盯紧市场反馈,还得时刻准备应对行业的“黑天鹅”。

也许下个拐点,又是某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引发的。

就像当年插混火了,谁能想到今天会掉队?

说了这么多,结论其实也简单又残酷:比亚迪的黄金时代依然在,但爆发式增长的神话已经变成过去时。

剩下的,是在复杂市场里和所有人一起卷耐心、卷细节、卷生态。

市场终究会奖励那些适应得最快、更新得最勤快、对现实最诚实的企业。

只是,这个奖励,永远不会提前通知。

最后,问一句:你觉得,比亚迪下一步该怎么走?

是继续做“新能源一哥”,还是变成另一个平庸的大厂?

在这个变化比销量还快的时代,谁能押对未来,谁能笑到最后?

也许,下一个“库存压五天”的故事主角,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