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终于迎来了“紧箍咒”的时代!
4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的技术储备转变为强制性标准。这一举措不仅结束了行业内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也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了一个“零容忍”时期。
在过去五年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从5%左右快速增加到乘用车市场的一半。然而,尽管发展如此迅速,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仍然屡见不鲜,尤其是近期的多起事件更加剧了公众的担忧。于是,消费者关心的是,车企是否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紧箍咒”要求。就像孙悟空在行为不当时,唐僧会念咒语以控制,车企同样需要一种方式来规范自身。
4月12日,即新标准发布的第九天,广汽集团在其科技日活动上介绍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经过升级的弹匣电池技术,它在电芯、电池包以及整车系统性安全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业内人士认为,这正体现了领先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积累,通过多年研发努力,才能快速为动力电池设置“紧箍咒”,让消费者放心。
弹匣电池的创新技术——系统性安全防护理念犹如建筑中的抗震设计:安全不仅仅是改善某个房间,而是从整体结构、材料强度到建造逃生系统等多方面施加保护。埃安的弹匣电池技术以系统性安全思维重塑动力电池安全体系,通过一系列技术迭代,实现了行业安全标准的新高度。
2021年3月10日,弹匣电池首次亮相并成功通过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这标志着弹匣电池的1.0时代。凭借耐热、隔热、快速冷却、全时管控四大优势,埃安展示了动力电池全方位的安全技术,从电芯本身的安全到被动、安全强化以及主动安全防范。
在第一代弹匣电池发布两年后,2023年3月30日,弹匣电池2.0在枪击试验后的表现依旧令人震惊。测试中,电池包在遭受枪击后未出现起火或爆炸,拆开后仍保持完好。弹匣电池通过材料创新和改进的电池冷却设计,以及为每一块电芯配备灭火系统,显著提升安全性能。这项技术已经将电池安全防护提升到新的高度,开创了“预防-控制-阻断”全周期安全防护的新阶段。
在广泛安全防护领域,埃安弹匣电池系统构建了一套三级安全防护体系,不仅突破了电芯的被动防御技术,还实现了从微观电芯到整车架构的全域安全突破。通过纳米级复合正极材料与自修复电解液的协同作用,埃安重新定义了电芯安全防线。埃安的弹匣电池每项技术创新均为动力电池安全树立了新的标杆。
埃安引入的双面速冷架构及电池包独立防护舱的“蜂巢设计”,有效阻止热蔓延,并通过弹匣云系统的预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在整车安全方面,埃安从“机械防护”转变为“系统免疫”,将电池包作为车身结构的组成部分。
动力电池的制约因素包括能量密度、安全冗余及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埃安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以智能监控算法及热管理技术等手段突破了这些限制,展现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最终,埃安弹匣电池的技术突破为行业安全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通过系统性思维及用户导向的创新,埃安已在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半场,安全将成为决定企业胜负的关键指标,而弹匣电池正为行业未来书写新的安全范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