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最近的召回通知确实让不少人心头一紧,不过这事吧,其实不用过分紧张。先说说具体情况,2016到2021年生产的思域车型,因为轮毂螺母嵌件的制造问题,共计有40.6万辆车可能受到影响,这次的核心是“钢制轮毂螺母嵌件”的安装失误。听起来挺拗口是吧,说白了就是轮毂那个关键部位没装牢,长时间开车可能会导致车轮松脱,严重情况下,车甚至可能失控。
这事儿吧,本田官方的态度还算利索,立即承认问题,还明确了“供应商制造工艺失误”是主要原因。,甭管咋出的问题,现在他们负责解决。据统计,有3276个轮毂配件需要检查调整,本田建议车主尽快去授权经销商检查,毕竟这事儿关乎行车安全。不过呀,回过头再其实车轮相关问题并不是首次引发召回的焦点。去年类似的案例,也扎堆儿出现过几次。
说到去年,你还记得吧,电动车品牌 Rivian 和丰田都曾因为车轮脱落问题出了事。Rivian的情况呢,牵涉到他们旗下的两款车型——R1T 和 R1S,问题主要在于紧固件没拧紧,12000辆车受到影响。听起来不算小规模,但人家品牌处理得挺快,还针对问题做了专门优化。
相比之下,丰田那次召回就更显尴尬了,直接波及到了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 bZ4X。这车当时还是新鲜出炉的热门款,结果轮毂螺栓问题拉爆了舆论,2700辆车的安全性成了焦点。这事说起来也让人琢磨,纯电动车型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亮点,却因为零件问题被拉下了“神坛”,品牌脸面多少受了些损伤。
回头再聊聊本田这事儿哈,其实钢制轮毂螺母嵌件问题的本质,反映了车企对于供应链品控的挑战。不难猜到,这次出现瑕疵的供应商可能是在压缩成本或者疏漏监管流程时犯了错误。挺值得一提的是,轮毂算是车辆上相当关键的部件之一,直接承担车辆的载荷和动力传递。如果它自己不稳当,车轮松动就像地震的前兆,潜在问题有时候还真是难发现。
不过呀,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是不是汽车行业的本质追求里,总得在技术和成本间找个平衡?就像这次事儿,钢制嵌件出了问题本质上和全球化供应链的操作有关。这链条太长嘛,打个比方,你在东北吃着冰糖葫芦,还得远程想想北美那边的轮毂嵌件质量行不行。这种跨地域协调的风险,不踩到雷那才叫天方夜谭。
说个题外话,其实以轮毂为代表的零部件琐碎问题,暴露了更深层的汽车工业现状。大品牌虽然规模大资源广,但多点分布管理复杂,问题往往出在“微末”,再一次提醒大家,车企再厉害,还是要有对“细节”的敬畏,比如轮毂嵌件这种零件,不管大小,出事就是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在敲响警钟,车子好不好开,更多时候不在宣传大片里,而在“那些你没看见的小地方”。
讲到这儿,不免让人有点感慨,这些问题推动车企在质量把控上再上新台阶毕竟是必然的。而车主的安全需求,终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原点。你要是本田思域车主,现在得抓紧时间去检查用专业对接生活其实说白了就是踏实做事,别让细节问题成了一颗车轮上的“定时炸弹”,是不是?
这事吧,看起来让人心里堵得慌,但也别一直纠结负面。往好里想,每一件被曝光的问题,都在推动行业更稳、更细致地改进,像丰田和 Rivian 的经历也说明,不是出现问题就一棒打死,那些挫折有时才是真正优化的起点。希望下次再看到类似消息,不是因为又出问题,而是因为质量已经经得住挑剔,大家能更放心地说句,“这车,倒是挺得劲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