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蔚来中心的销售顾问正向顾客强调:“12月31日前锁单,明年提车也能享受全免购置税。 ” 店内全新ES8展车旁,销售人员详细解释跨年交付补贴政策,若因蔚来产能问题导致2026年开票交付,用户可获最高1.5万元差额补贴。 这一场景正在全国多家新能源汽车展厅内同步上演。
截至2025年11月13日,理想、蔚来、奇瑞、问界、智界、小米、极氪等17家主流汽车品牌已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自掏腰包为今年锁单的消费者补贴购置税。
这些车企的承诺高度一致,只要用户在年底前完成锁单,若因车企生产或运输延迟导致车辆在2026年交付,将全额补贴购置税差额,最高额度为1.5万元。
政策调整是驱动车企行动的核心因素。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2023年联合发布的公告,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而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将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车企推出兜底方案与其产能爬坡和交付周期较长直接相关。
小米汽车APP显示,10月28日下订小米YU7,预计交付时间长达45-48周。 理想i6车型的交付周期为16-19周,排产已排至明年。
一位理想汽车销售人员透露:“‘十一’期间交付订单就已排至明年2月,每天试驾时间都是排满的,订单量持续攀升。 ”
补贴形式多样,包括购置税差额补贴券抵减车价、尾款现金减免、现金补贴等。
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均表示将通过尾款减免的形式进行补贴。 深蓝汽车在10月25日推出的“跨年交付购置税现金补贴方案”中承诺,11月30日前锁单的用户可享受购置税差额补贴。
不同品牌在策略上呈现差异。
新势力品牌如蔚来、理想、小米,其主力车型售价集中在25万-30万元以上,购置税差额补贴直接影响用户决策。 而传统车企凭借规模化生产优势,更倾向于结合现车折扣和金融方案促销。
在比亚迪4S店内,销售人员侧重强调“现车优势”与“限时折扣”,全系插混及纯电车型只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购车开票,就能享受购置税差额补贴,同时部分车型叠加1万元现金优惠。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受政策调整影响,消费者年末购车紧迫感更强,因而选择车型更考虑提车进度。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表示,车企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因车辆延期交付带给消费者的损失,另一方面是通过补贴方式争取更多消费者,提高销量。
市场数据反映了政策窗口期的效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20%,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6%。
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1300万辆,同比增长约33%,在整体汽车市场中占比升至46.7%。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车企新车或热销车型普遍交付周期较长,有些用户今年下了订单,明年才能提车,为打消用户的顾虑,避免跑单,车企推出跨年交付购置税补贴方案。
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技术门槛也将提高。
从2026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不足100公里的将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免。 202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均纯电续驶里程已达114.2km,明显高于现行技术指标要求的43km。
这一调整将低续驶里程、低成本、高排放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剔除优惠范围,强化了税收支持的精准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购置税政策退坡有望推动四季度市场表现,尤其在12月可能出现‘翘尾’行情。 若四季度车市能够保持5%的增速,预计全年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24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