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

销售冠军的位置,就像一把镀金的王座,谁都想坐,但椅子底下装着弹簧,坐稳了,还得小心别被突然弹飞。

十月份某个普通的销售统计日,比亚迪市场部门的咖啡还没喝完,头条榜单就写上了“上汽集团45.4万辆夺冠,比亚迪跌至第二”。

说来玩笑——44.17万辆的月销,放在全球几乎能让每个汽车品牌眼红,可在中国市场,居然成了“亚军”的安慰奖。

如果你是比亚迪高管,面对刷新纪录的销量被贴上“失冠”标签,那种滋味,应该像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却发现奖牌写着“鼓励奖”。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这背后的戏码,比宫斗还要精彩。

故事的证据链其实并不复杂。

比亚迪10月销量44.17万辆,环比增长11.47%,创下新高,但同比却下滑了12.13%。

同一时间,上汽集团冲到45.4万辆,吉利新能源同比暴涨63.61%,奇瑞新能源也突破11万辆。

更扎心的是,比亚迪还把全年目标从550万辆直接砍到460万辆,这幅度让人怀疑是不是刚经历了什么“灵魂谈话”。

分析到这,得换上旁观者的冷眼。

在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的2025年,整个行业还在膨胀,9月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8.1%,比亚迪却出现单季销量自2022年以来首次下滑。

这不是简单的“没跟上队伍”,而是“队伍突然加速,比亚迪却踩了刹车”。

照理说,比亚迪有技术、有品牌、有供应链垂直整合优势。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可惜,竞争不是按理出牌。

价格战这杯毒酒,比亚迪喝得太深。

为抢市场份额,连年降价,结果利润空间被榨干,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2.6%,扣非后更是36.65%。

堪称“赚的钱都被让利糊了车门缝”。

前三季度净利润233.33亿元,看着还行,但同比也跌了7.55%。

卖得越多,赚得越少,这生意多多少少有点像开超市卖白菜,靠走量,味道淡了。

再往深里掰一掰,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也在缩窄。

插混赛道,单档结构已不再是绝对优势,智能化“天神之眼”下放到10万级,但城市NOA功能还停留在几座城市打卡。

小鹏的XNGP,已经在全国主要城市撒下天网。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比亚迪想用技术筑墙,发现对手已经从“翻墙”变成了“开山”——技术升级这事,永远没有终点站。

有趣的是,市场热闹得像菜市场,却没人管你手里有多少菜谱。

吉利、奇瑞这些对手,不靠单一绝技,玩的是“多快好省”。

同等车型下,吉利靠成熟工艺拉低成本,奇瑞突击新能源,成本压得低,价格灵活,比亚迪这套“激光焊接、一体门环”技术本来是卖点,现在反成包袱,遇到价格战只能被动应战。

有销售调侃:“比亚迪的先发降价,像是先上桌的冷盘,等主菜上来大家都能吃时,价格再降就没啥用。”

也不是说比亚迪没有新棋。

高端化,是所有成熟车企的“白月光”。

方程豹、腾势、仰望组成的高端矩阵,2025年上半年累计卖了16万辆,同比增长超75%;仰望U8干脆直接杀进百万级SUV销量前十。

这听着很带劲,但高端市场原本就小,稍有风吹草动,体量撑不起来全局,比亚迪依然要靠“走量”养家。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说到“走出去”,海外被当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前九个月,比亚迪海外销量70.16万辆,同比增长132%。

数据很美,实际利润贡献率却不到10%。

说白了,在国外卖车,像是“外派员工”,拼到半死还得算汇率账。

更绝的是,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欧洲市场随时可能“变天”。

有朋友说,这就像国外饭店嫌你自带辣酱,怕抢了自家厨子的饭碗。

比亚迪不是没做功课。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437.48亿元,同比增长31.3%,约等于每天烧掉1.6亿元在实验室里。

这种研发力度,照理说能砸出未来。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但问题也在这儿——比亚迪过于依赖自己的全栈自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技术路径单一,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成本两全其美,但能量密度低,续航表现被高端车型掣肘。

腾势Z9 EV四驱版续航630公里,对上享界S9的721公里,立马输在了“续航焦虑”这条赛道。

如果说前几年是新能源车的“蛮荒生长期”,那现在真进入了精耕细作的“考核季”。

比亚迪的暂时失利,其实是整个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

单靠价格战,只会让大家都吃亏;单靠技术领先,也难以长久。

品牌、成本、技术、全球化,一个都不能少。

写到这,我又想起了某次行业论坛上的段子:“中国新能源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你以为自己已经赢了。”比亚迪的这轮“跌落”,其实是市场给所有玩家敲的警钟。

别以为坐上头把交椅就可以高枕无忧,行业的下一个剧本总是比上一幕更难读。

比亚迪销量失冠,月销44万辆,三大危机浮现-有驾

有时候,做企业像极了刑侦破案。

线索明明摆在眼前,却总有人忽略细节,等真相揭晓时,才发现自己成了“嫌疑人”。

比亚迪能否再次夺回销冠?

其实问题不是“何时”,而是“用什么方法”。

是继续靠绞尽脑汁的价格战,还是靠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增长”?

是只守住自己那座技术堡垒,还是敢于迈步走向开放共赢?

写到最后,忍不住多嘴一句:这世界没什么王座是永远的,唯一能永恒的,是对不确定性的敬畏和对自我革新的苛刻。

你觉得,比亚迪还能再爬回销冠王座吗?

或者说,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颠覆者,会不会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这些名字?

这答案,恐怕连比亚迪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所以,故事未完,悬念常在。

你我的判断,不过是案发现场的一枚指纹,等下一个太阳升起,也许又该重写一遍证据链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