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理想汽车CEO说以后不搞“大小订”,官网直接开。
最近,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条动态,说了一件听起来挺新鲜的事:
希望以后新车上市能省掉“大小订”和发布会,直接在官网挂出来卖。
这话一出,评论区炸了锅,有人拍手叫好,觉得车企终于该“做人做事要厚道”了;
也有人摇头,说这话说得轻巧,真做起来怕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看看这到底是画饼,还是真有门道。
一、买车前先交“小订”?这事其实早该改了
先说啥是“小订”。
简单来说,就是车企卖车前先让客户交一笔小钱,比如1000元、2000元,承诺优先提车,等价格公布后再补尾款。
这事儿在汽车行业挺常见,尤其新能源车圈,从特斯拉到国产品牌,几乎都玩过这套路。
为啥车企爱搞“大小订”?
说白了,是为了“试水”。
新车上市前,市场反应谁心里都没底,先收点定金,既能测试用户兴趣,又能提前锁定订单量,好安排生产线。
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事有点“鸡肋”:
交钱吧,怕最后价格不划算;
不交吧,怕晚了没车提。
李想自己也承认,现在理想汽车还没到小米那种“不愁卖”的地步,所以暂时还得靠“小订”稳住销量。
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多少有点“饥饿营销”的味道,搞得大家买车前还得先当“投资人”,风险全让消费者扛着。
二、特斯拉和小米的“反向操作”,理想能学吗?
李想这番话里还提到了两个“标杆”:
特斯拉和小米。
他说特斯拉连发布会都不开,官网直接挂车卖;
小米更狠,靠粉丝流量直接跳过“小订”,上来就是“大订”。
这两家确实挺“硬气”,但它们的底气从哪来的?
先说特斯拉。
人家2014年就在全球卖Model S,现在品牌认知度高,用户黏性强,官网流量自己就来了。
再加上马斯克常年在社交媒体上“刷存在感”,新车信息早就被粉丝扒得底朝天,发布会反而成了“多此一举”。
但特斯拉这套玩法,不是谁都能学 的:
你得有足够强的技术壁垒和用户忠诚度,否则直接挂官网卖车,流量都凑不齐。
再说小米。
雷军的“粉丝经济”玩得确实溜,SU7上市前光是社交媒体话题就冲了半年,用户自己就把配置表扒了个遍。
这种“未卖先火”的热度,自然让小米有底气跳过“小订”环节。
但小米的模式也有风险,要是热度没跟上,直接挂官网卖车还没法做到。
理想现在的情况是啥?
虽然销量在新势力里排得上号,但品牌号召力还没到“不愁卖”的地步。
李想自己也说了,现在直接学特斯拉和小米,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车企卖车不是开盲盒,得考虑供应链、渠道管理、用户信任度一堆事儿。
三、取消发布会和“大小订”,理想到底想解决啥问题?
李想这番话背后,其实是想解决两个痛点:
1. 销售流程太繁琐,用户体验差
现在买车流程确实复杂:
先看发布会,再交小订锁定名额,等价格公布后还得纠结要不要补尾款。
中间要是价格不理想,退订还要扯皮。
对消费者来说,这过程既费时又费心。
理想想省掉这些环节,说白了是想简化流程,让用户更省心。
2. 渠道成本太高,车企压力大
传统车企卖车得靠4S店,新势力靠直营店,但不管哪种模式,渠道成本都占大头。
比如发布会场地费、媒体邀约费、门店租金、销售提成……
这些钱最终都得算在车价里,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能直接官网卖车,省掉中间环节,理论上车价能更透明,车企利润也能更高。
但问题来了:用户真愿意直接官网买车吗?
四、用户买账吗?
理想想学特斯拉官网直销,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有不少坎儿:
1. 线上买车的信任成本太高
买车是普通家庭仅次于买房的大宗消费,大多数人还是想摸摸实车、试试配置、砍砍价格。
现在官网卖车,说白了就是个“线上4S店”,但用户能放心吗?
万一车有问题,售后咋办?
退换货流程咋走?
这些细节没解决,直接官网卖车可能反而吓跑客户。
2. 渠道下沉是个硬骨头
中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很低。
这些地方的用户更依赖线下门店体验,光靠官网卖车,根本触达不到。
理想现在全国有超300家门店,要是全砍了,销量怕是要掉半截。
李想说“未来取消发布会”,但眼下还得靠门店引流,这矛盾得慢慢解决。
3. 用户习惯一时半会改不了
现在消费者买车,还是习惯先刷短视频看测评、再进店试驾、最后全网比价。
突然说让所有人上官网直接下单,这步子迈得太大了。
特斯拉能行,是因为它早几年就开始铺充电网络、培养用户习惯;
小米能行,是因为雷军亲自下场直播带货。
理想现在突然想转型,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五、行业大环境:车企都在“卷”价格
再看眼当下的汽车市场,合资车企都在降价抢份额。
比如大众、丰田、本田,最近纷纷把燃油车价格打下来,5万、10万地降,直接杀到新能源车的“地盘”。
这环境下,要是直接官网卖车,价格透明了,消费者反而会拿放大镜盯你——贵5000块都能被骂上热搜。
再说,理想现在主打的家庭用户,很多是第一次买新能源车,对线上购车的接受度本可能不会这么高。
如果官网卖车配套服务跟不上,比如试驾体验、金融分期、售后维修等,用户可能宁愿多跑两趟门店,也不想“冒险”在网上下单。
六、理想这步棋,到底该怎么走?
李想这番话,与其说是“宣言”,不如说他真这么希望的。
他自己也说了,“希望通过全体同事努力”才能实现。
这话听着像是“理想很丰满”,但得一步步来。
短期来看,理想还得靠“小订+发布会”这套稳住销量。
毕竟i8这车价格不便宜,35万起步,用户决策周期长,光靠官网挂图卖车,转化率可能不如预期。
长期来看,官网直销确实是大趋势。
但前提是得把配套做起来:
线上体验升级:比如VR看车、在线客服24小时答疑;
线下网点转型:门店从卖车变成体验中心,让用户先试后买;
售后保障透明:退换货政策、维修网点覆盖这些得跟上,不 然用户不敢下单。
特斯拉能行,是因为它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
小米能行,是因为雷军把手机圈的粉丝经济搬了过来。
现在想弯道超车,得先问问自己:
用户真的准备好了吗?
七、车企卖车,没法照抄作业
李想这番话,说到底是对行业现状的反思。但车企卖车这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发布会也好,“大小订”也罢,存在的理由很简单——它至少目前还能帮车企卖出去车。
特斯拉的模式不是万能药,小米的方法也没那么好学。
理想想走官网直销的路,得先解决用户信任、渠道覆盖、售后保障这些硬骨头。
抄作业不容易,得自己练内功。
毕竟,买车不是买手机,消费者多花的每一分钱,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考量。
车企想省事,用户可不会惯着,还是要一步步来。
不管这样,直接官网销售确实省去了很多额外成本,往这个方向发展是对的。理想,加油。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