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

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

最近在地库碰到件怪事——隔壁老张的YU7倒车时,车头激光雷达突然疯狂转动,地面投影出一圈红色光带。他说这叫“感知融合”,延迟不到80毫秒。我琢磨了半天才明白,这玩意儿可能正用11颗摄像头盯着你怎么打方向盘,记进系统里慢慢“学”。有意思的是,钛7那套掌静脉解锁,也在悄悄收集你的生物特征。两套逻辑完全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在让车变得比你更懂你自己。

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有驾

说到这儿就得聊聊域控制器这档子事。YU7把508 TOPS算力塞进一个中央大脑里,听起来挺吓人。但我试过几次城市NOA,那个无保护左转确实利索,就是变道时机有点儿…怎么说呢,像新手刚拿本那股冲劲。后来听说OTA更新后“激进度提升37%”,我反而有点犯嘀咕——这算法到底是在学我的习惯,还是在教我开车?钛7走的路子完全相反,DM-o那套能量管理策略更接近老司机思路:该省油时闷声不响烧汽油,该暴力时双电机一起上,实测百公里能省个18%的能耗。不张扬,但账面漂亮。

悬架这块门道更深。银河M9搞了个三腔空气悬架,每个减震器里塞三个气室,刚度能在毫秒级切换。听工程师吹说能提前0.15秒抵消颠簸,我专门找了条烂路试——水杯确实没洒,但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像是有人隔空托着你的座椅在飘。钛7的云辇-Z更狠,直接用电磁作动器怼掉液压阻尼,响应速度拉到500次每秒。这俩技术方向不太一样,一个追求“预判”,一个强调“实时”,但成本都不便宜——M9那套单独选装得小两万,钛7旗舰版直接内置了套价值2.8万的系统。

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有驾

快充这事儿倒是实打实的进步。M9配的神行PLUS电池,在800V平台上能跑出480kW峰值功率,10%充到80%只要11分多钟。我掐表试过,确实比之前那辈车快了一倍。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块电池用了多核脉冲加热,零下20度还能3C充电。东北车主可能会在意这个,南方用户大概率用不上。反倒是那个CTB 3.0技术更实在——电池包直接当车身底板用,扭转刚度涨了2100牛米每度,过弯时车尾明显更跟脚。

智能座舱这块水分最大。YU7那个骁龙8 Elite芯片配24GB内存,开机1.8秒,听着挺唬人。但实际用下来,我就记住了一个功能:手机导航能无缝投到车机上,中途不断线。至于什么手势控制、眼球追踪,说实话我试了两次就关了——开车时还得对着屏幕眨眼睛,总觉得怪怪的。钛7那套“天神之眼”倒是挺实用,27个传感器里头有两个专门盯着横向窜出来的电瓶车,测试数据说能避免92%的“鬼探头”。这个功能我在学校门口试过几次,确实比人眼反应快。

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有驾

车身结构这块各家都在玩材料学。YU7用钢铝混合加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直接学特斯拉那套,焊点少了1200个。风阻系数做到0.23Cd,120公里时速风噪比同级车低4个分贝。这些参数摆在纸面上挺好看,但开起来能不能感觉出来,就看个人了。我自己的体会是:高速续航确实省点电,但静音效果嘛…可能是我耳朵不够金贵,反正觉得跟之前开的车差不多。

小米YU7那块激光雷达,或许藏着比亚迪钛7最不想让你看懂的东西-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车外语音系统。M9可以让你站在车外喊“打开后备箱”,车子还会回你一句“已为您开启”。第一次试的时候我在停车场喊了半天,周围车主都在看我,搞得挺尴尬。后来发现这功能适合一个场景:下雨天双手抱着东西,不用掏钥匙也不用放下货物。但前提是你得记住唤醒词,而且周围不能太吵。至于什么守护模式、录像上传云端,听着挺安全,就是不知道数据存在谁的服务器里。

说到底,这些技术都在往一个方向走:让车变成会学习的伙计。YU7的影子模式会偷偷记录你怎么开车,然后调整算法;钛7的掌静脉识别能通过微表情判断你是不是累了;M9的热管理系统甚至能预判你明天几点出门,提前把电池加热到最佳温度。这些东西确实方便,但用久了总有种感觉——车是越来越聪明,可开车这件事,好像变得没那么需要人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