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现在攒一辆车,最膈应人的不是那铁疙瘩本身,而是那永无止境的“里程恐慌”。
你瞅瞅朋友圈,谁还没被那电祖宗折腾得够呛?
大冷天撂挑子,高速公路充电站排长龙,光想想就脑仁疼。
最近领克900蹿红了,撂下豪言壮语,说一箱电能溜达1400公里,全家老小撒欢儿告别焦虑。
这事儿,听着玄乎,能信几分?
先掰扯掰扯这续航。
厂家那溜光水滑的数据杵在那儿,纯电溜达220公里打底,油电混合综合1443公里。
可数据这玩意儿,听个响儿就得了,真要刨根问底,还得看路上的真章。
有哥们儿就嚷嚷,说自家那电车,官宣续航500公里,实际上能跑个300就谢天谢地了。
这领克900真能飙到1400公里?
我看够呛。
平心而论,领克900这车,倒也有点门道。
44.85kWh的大号电池,日常遛弯儿是够呛能用了。
每天打卡上下班,充一次电能顶个把礼拜。
再说现在夜里充电桩电费腰斩,算下来比挤地铁还划算。
这对于成天在钢筋水泥里穿梭的人来说,着实是个福音。
再说那油电混合模式。
长途自驾游,最怕的就是服务区排队添油。
领克900号称从京城到魔都,不用中途补给,这话听着就让人心痒痒。
有媒体拉出来溜溜,油箱加满,电池喂饱,空调拉满,硬是跑了1517公里。
这数据,要是板上钉钉,那可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可别盲目乐观。
这1517公里,十有八九是在象牙塔里跑出来的。
实战中,路况、驾驶习惯、老天爷的脸色等等,都会给续航使绊儿。
你寻思寻思,要是赶上堵车,或者一直上坡,油耗肯定嗖嗖往上窜。
当然,领克900也有它的撒手锏。
三挡DHT油电混动,低速用电,高速烧油,听着挺有脑子的。
还有智能能量管家,能掐会算,预测剩余电量,自动切换模式。
这些黑科技,确实能给续航助攻。
再者,这车的充电速度也挺麻溜的。
20%-80%的电量,17分钟搞定。
这对于火急火燎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想想看,在服务区方便一下,顺手捎包零食的工夫,又能多跑150公里,这感觉,真得劲儿。
不过,也有人犯嘀咕,油电混合车,伺候起来是不是更烧钱?
但领克900那台1.5T/2.0T油电混动专用发动机,2万公里才需要换次机油。
这保养开销,其实也不算离谱。
有位老哥,刚提了领克900,算了笔细账。
纯电模式一公里才花4分钱,油电混合模式一公里3毛。
他之前开的那台合资SUV,一个月油钱1800元,现在直接跌到400元。
省下来的钱,都能给孩子报个才艺班了。
依我看,省钱只是锦上添花。
更关键的是,摆脱了里程焦虑,才能真正享受到自驾游的乐趣。
你想象一下,一家老小开着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用提心吊胆,怕半路趴窝,这才是真自由。
当然,领克900也不是面面俱到。
它的身价、空间、乘坐舒适度等等,也得掂量掂量。
但单就续航这块来说,它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
当我们一股脑儿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时,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咱们的出行需求到底是什么?
咱们真需要一辆能跑1000公里的车吗?
还是只需要一辆能满足日常通勤,偶尔能带着一家人出去溜达一圈的车?
至少,眼下领克900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试图在续航、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至于它能不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还得看消费者的投票。
毕竟,买车这事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需求和钱包。
而“里程恐慌”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或许也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慢慢变成明日黄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