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

新国标实施在即

2025年9月1日,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正式实施。虽然距离实施还有一个多月,但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讨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最高时速定为25公里每小时是不是太慢了?二是为什么不能留出改装接口,这会不会太严格了?

从我的角度看,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其实不算快,但也算合理。

有些网友说“这个速度还不如骑自行车快”,其实有点夸张。普通骑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5公里每小时,而公路赛车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25公里以上,专业选手冲刺时甚至能到45公里左右。所以,大多数人的骑行速度都比新标准下的电动自行车要慢。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新国标电动车体验与评价

我是一个科技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语言来改写这段话:

为了验证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实际使用体验和通勤效率,我在第一轮新国标实施时买了一辆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它的最高时速是25公里。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个速度确实不算快,但比不上电动摩托车或燃油车。不过,它很灵活,能走小路、穿街过巷,在对路线熟悉的情况下,高峰期的通勤效率其实比开车还要高。

所以,25公里的时速虽然不够快,但在日常使用中还是够用的。如果觉得不够用,那就不选这种车就是了。但现在有些人却一边不选择这种车,一边又批评限速,这已经不是正常的讨论了。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非机动车应限速行驶

非机动车本来就不应该开太快。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不需要上牌、不用买保险、也不需要驾驶证,和普通自行车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它们应该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而这条道的限速是15公里每小时。

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限速25公里每小时,其实已经考虑到了道路情况和超车需求,这个速度已经算是比较合理的了。

要知道,非机动车道不只是给电动自行车用的,还有普通自行车、轮椅、甚至畜力车。这些车辆速度都不快。如果电动自行车跑得太快,就容易在车道里来回穿插,也就是常说的“乱窜”。

这样不仅容易自己摔车,还可能影响别人,造成更多危险。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电动车事故赔偿难题

我是一个科技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改写这段内容:

所有非机动车都没有保险,而骑非机动车通勤的人大多数是收入不高的人。一旦发生事故,撞到别人或者车,他们通常没有能力赔偿,这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2024年时,我讲过一个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案例。车主的车限速25公里每小时,和另一辆电动车相撞。虽然速度不快,但被撞的女车主大腿骨折了。最后,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撞人的那辆车司机还是赔了3万多元医疗费,这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人教人,有时候说不通;但事情教训人,往往更有效。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骑电动车出了这种事,有多少人能拿出3万元来赔?如果你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这个代价,那就不会觉得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有多慢了。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摩托车出行选择

有些人觉得电动自行车太慢,这可以理解。如果确实需要更快的出行方式,那就直接选更快的车,比如限速50公里每小时的轻便摩托车,有的电动摩托车成本还很低。如果对速度要求更高,还可以选不限速的普通摩托车,甚至一些高性能的电摩。

只要不在禁止摩托的城市,就完全可以选摩托车。在禁止摩托的城市,大家用的都是同样的交通工具,速度差不多,效率也差不多,没必要纠结。

而且,全国有500多个城市是允许摩托车自由通行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电动自行车限速必要性

我是一个科技爱好者,用简单、直接的话来说:

没有法规强制人们必须选电动自行车。如果你想要更快的速度,完全可以选摩托车。但有些人不去选摩托车,却抱怨电动自行车太慢,这其实有点矛盾。

说白了,这些人是想把电动自行车当机动车来用,又不想承担机动车的责任和成本。他们希望保持“弱势”的身份,这样出了事还能找借口、耍赖。

这种心态确实存在,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这样想的。

所以,电动自行车更应该设置限速,否则未来交通事故会越来越多,后果会很严重,社会影响也不好。

逻辑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想被这样看待,那就别再抱怨了。

电动车国标将实施:时速最高25公里引热议-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