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YU7还在流水线上,研发楼下却突然冒出个半米的大家伙!

你们的YU7还在流水线上,研发楼下却突然冒出个半米的大家伙!-有驾

裹满白色伪装服的测试车被偷拍那天,工厂正在三班倒赶工。订单屏上的"217543"闪得刺眼,但停车场最角落的车位上,这台车宽出SU7整一肩膀的怪物,硬生生把水泥地压出了裂纹。车头盖底下隆起的线条,可不像纯电车该有的样子。

发现没?这车顶棚是实心的金属框架。SU7能当星空顶的玻璃天幕哪儿去了?仔细看轮胎甩出的泥印子,分明是从越野测试场刚回来。更可疑的是轮眉缝隙——对比谍照里并排的SU7,整整宽出两指!停车场保安老张叼着烟嘀咕:"昨儿深夜试车,排气管喷出的气把伪装布烫了个洞。"

你们以为小米只玩纯电?看看新曝光的车尾吧!和SU7的圆润溜背不同,这车的后门到后备箱拐角直得像刀切,掀背缝隙里隐约能瞅见液压挺杆。车间里那个常加班的李工喝大了漏过嘴:"上个月测试车尾箱,塞进三组登山背包还绰绰有余。"

数据线还烫手呢!十五个月卖了30万辆纯电,雷总喊出年销35万辆的时候,车间升降机上却架着辆被"开膛破肚"的SU7。电池槽旁边焊着新支架,原本放低音炮的位置躺了个方盒子——供应商老王的出货单上写着"双循环温控系统",配套的防冻液壶整整5升容量。

谍照挡风玻璃下角贴的临时标签才是重点。技术论坛有人放大30倍辨认出序列号:HXQ-0023。内部文件显示,H系列属于"高载荷混合动力平台",去年六月立项时连工位牌都是加密的。测试组小刘的聊天记录被截了图:"昨天扛着四组电池爬坡,增程器吼得测试场报警器乱响。"

卖得最好的小米SU7 Ultra加速只要1.95秒,展厅里每块屏都在放充电技术宣传片。然而试制车间角落里,那些带排气阀门的引擎盖正在激光开孔。路过仓库的新员工懵了:"不是纯电品牌吗?为啥要囤耐高温密封胶?"

厂区北门那条专用车道最近铺了减速带。夜班司机抱怨测试车过坎时"咣当哐啷"响,动静比运输卡车还大。有人偷拍到夜间测试画面:空车状态的后轮压过井盖时,悬架弹簧振幅不到SU7的三分之一。

更诡异的是新车的充电口设计。和所有在售车型的隐藏式滑盖不同,谍照里这车右后侧鼓出个带保护盖的方形开口——比现款充电口大了整一圈。懂行的用户发帖质疑:"增程系统电池组才需要800V高压口?这规格对得上吗?"

工装服口袋里掉出的采购单上印着"双电机耦合器",编号前缀赫然是HYB-07。物料员紧急销毁单据的照片在群里疯传,眼尖的人发现单子下方备注栏写着:"实验车油电切换顿挫感需优化"。

停车场每天车换车如走马灯,唯独那台伪装车在B7车位焊了根地桩锁。保安队长在晨会吼:"轮班给我盯死了!"但谁都没注意,车间通向试车跑道的侧门框上,新蹭掉一大块漆。

销售总抱怨展车被客户反复抠后备箱缝隙,说是有汽油味残留。展厅经理刚换的香薰机冒着白雾,却盖不住维修区飘来的焊接烟气——和传统车企发动机车间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厂区咖啡馆的服务员也觉出不对。那几个常穿灰工服熬夜的工程师,原来点咖啡都说"双份浓缩提神",现在改口喊"少糖冰可乐降温"。收银小妹瞥见过他们的屏幕:待机壁纸分明是台拆解状态的V6发动机!

等着提YU7的车主还在APP里追生产进度。系统显示的"喷涂完成"车辆,有些已经在试车场狂奔了三万公里。知情人士透露:"顶着SU7外壳的混动测试车,已经跑废了四套轮胎。"

工厂东围墙最近加高了两米,防窥网空隙里却闪过吊装设备的影子。周边居民手机拍到奇怪画面:夜幕下五台同款伪装车列队出闸,排气口隐约冒着白烟。评论区炸锅:"纯电车需要冬天热车吗?"

库房里堆满给SU7用的空气悬架配件,发货单突然冒出新编号"增强型液压支撑套件"。采购部小张紧急撤回的邮件被截图,附件扫描件标题写着:《增程系统NVH优化方案V12》。

你们以为三十万交付量全是纯电?车间早有人发现端倪:去年投用的总装线传送带旁,藏着四组没启用的固定卡扣。尺寸正好匹配某种长方体型动力单元,位置就在传统燃油车装油箱的地方。

(爆点段落植入)谍照背景里的小细节才刺激!测试车尾门缝隙卡着半片伪装布,边缘有明显的烧灼痕迹。资深机修师傅放大照片后断言:"这焦痕走向,分明是侧排气口热流冲刷造成的!"社交平台瞬间吵翻天——所以伪装的真是排气口,还是火星子溅到油箱了?

小米汽车APP的充电地图天天推送新增桩位,研发楼的电梯按钮却新增了"B3混合动力实验室"。夜班保洁见过实验室废料桶:切割下来的电池包碎片里,混着燃油管专用的耐油橡胶垫圈。

那些喊着"只要纯电"的米粉更该看看这个!工装裤上沾着油污的测试员,在员工食堂餐盘旁"无意"掉落的工作证。反面的注意事项印着红字:"混动车型涉水测试后,需立即排空进气管积液"。

交付中心忙着给新车主系红丝带时,试车场里伪装车的轮胎正卷着泥浆狂飙。性能组老王的朋友圈忘了屏蔽外人:"今天实测油电双满负荷,中控屏过热黑屏三次......"配图里仪表盘角落亮着黄色油箱标。

别光盯着订单数字蹦!看看厂区能源监控表吧——上周三研发楼用电量暴增47%,同时燃油配送车却多来了两趟。仓库新到的标贴纸箱上用马克笔写着:"混动车型专用:引擎保养周期提示"。

你们在App里刷车辆定位时,测试车队正穿越八百公里外的无人区。随行维修车驮着的备件里,汽油滤清器的包装箱被无人机拍了正着。评论区的技术党吵起来了:"增程器燃油蒸发系统,到底该用碳罐还是冷凝回收?"

厂区消防演习记录暴露了真相。上月新增的演练项目里,赫然出现"混合动力电池组+燃油联合灭火预案"。安全科长训话视频被截取:"别拿纯电车的经验处理!油箱闷烧比电池起火更危险!"

等着提车的准车主们还在争论选装颜色。没人注意到,喷涂车间新装了密闭喷漆房,通风系统标着"有机溶剂高浓度作业防护"——喷涂传统汽油车金属油箱的特种设备,刚通过安检验收。

更实锤的证据在环保局网站。小米汽车上月备案的《新车型排放检测申请》里,登记了五种不同功率的内燃机序列号。最劲爆的是最大功率那栏:160kW的数值,比某些2.0T发动机还生猛!

你们在门店摸的SU7展车纤尘不染,测试场里的伪装车却像从泥潭捞出来的。工程部小陈的GoPro录下刺激画面:车辆冲坡时车头突然爆出白烟,仪表盘跳出"增程器超负荷保护启动"。

工厂食堂电视循环播放纯电宣传片,员工通道的公告栏却贴着《燃油泄漏应急预案》。新入职的00后工人傻傻提问:"咱们电动车厂为啥要搞这个?"老师傅拽着他衣领压低声音:"闭紧嘴干活去!"

雷总演讲视频里说"我们重新定义汽车",但定义成啥样现在真说不准。那些催交付的客户在工厂外举着订单号,完全没发现厂区东北角树林里,伪装车排气管正在积雪路面化出两条黑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