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

有一家新势力车企,上季度净亏损16亿。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这公司要崩了吧?”毕竟16亿的亏损,不是小钱。这种规模的亏损,换到传统车企身上,可能已经是头条新闻了。让人更头皮发麻的是,上一季度它亏损14亿,前一个季度亏了12亿。亏损额不仅没缩,反而越亏越多。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掉进黑洞的企业,生意做得越大,亏得越狠。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看起来离谱”的亏损,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个行业现象,还是它真有问题?它的故事,值不值得继续跟?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有驾

先看数据。从营收来看,这家公司其实不算惨。上季度营收大约50亿,虽然增长不算爆炸,但也有20%左右的年增速。销量方面,季度大概交付了5万台车,放在新势力里面,是个相当能打的成绩。这两个数字摆上来,第一印象是:它的规模不小,卖得也不少。但问题出在利润上——它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只有5%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传统车企,比如比亚迪,毛利率在20%左右;特斯拉,直接飙到30%以上。5%的毛利率,基本上已经贴着成本线在跑了,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全变亏损。

接着我们再看它的费用支出,几个数字拆开来你会发现,有点吓人。它的研发费用,直接占到营收的20%。什么意思?卖一台车赚5毛钱,拿走2块去搞研发。这种花钱方式,在传统车企几乎是没有的。传统品牌,比如广汽,研发费用比例稳定在5%以下。新势力里面也不是人人都这样,小鹏的研发比重大概15%,理想更夸张一些,但也没到20%的级别。你很难不问一句:搞研发真的这么烧钱吗?烧得有必要吗?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有驾

除了研发,还有营销和销售费用,比例差不多也是20%。这部分花钱其实可以理解。新势力车企没啥品牌积累,初期必须砸钱打广告、搞体验店,才能吸引到用户。但问题是,这个比例比同行高出了一截。特斯拉的销售费用能压到10%以下,连理想也能控制在15%左右。它怎么就花费这么张扬了呢?

这时候问题就聚拢到了一块:它的亏损,是因为卖得不行吗?显然不是。是因为成本管控有问题吗?也不完全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花钱方式太“激进”。研发和营销,都占了它的成本结构的大头。账上卖车赚来的钱,还没捂热,就被拿去烧了。听上去不怎么健康,但我们得多问一句:这种烧法,到底是为了短期的生存,还是在赌长期的未来?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有驾

回头再看同行们是不是也在经历同样的事。其实你会发现,新势力车企亏损是一个普遍现象。理想汽车也亏,虽然幅度稍小;蔚来亏得更厉害,最近几个季度直接亏到20亿以上。特斯拉早期也亏过,最多的季度亏到10亿美金。新势力们的亏损,是一个行业规律——前期必须疯狂砸钱,才能换到未来的市场地位。这和传统车企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传统品牌早期靠规模吃利润,后期慢慢转型;新势力们从诞生开始,就在赌未来。

那问题来了,它的花钱,到底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研发来看,高比例投入确实激进,但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现阶段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核心在技术。电池、续航、智能化,都是用户买单的关键点。大笔投入研发,是为了拉开和传统车企的代差,也是在和同行的新势力竞争。虽然烧钱,但它们在赌技术壁垒能换来未来的溢价。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有驾

再说营销。这部分花钱,看着很大,但也有它的理由。新势力们没办法靠传统的4S店体系卖车,必须建立自己的体验中心,从线下到线上,打造一个闭环的用户生态。虽然初期很烧钱,但这些体验店是可以长期运营的资产。换句话说,前期是亏,但长期是赚。特斯拉早期也这么干过,现在已经开始盈利。

拆到这,你会发现,这种亏损很吓人,但不是完全没章法。它亏的是战略性的钱,烧的是长期的投入。它的问题,不是到底能不能盈利,而是能不能撑到盈利的那一天。这也是所有新势力车企的难点——要烧钱,但不能烧崩,还得保证能持续跑。它们其实是在玩一个“时间换空间”的游戏。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黑洞还是未来-有驾

所以,我们回到开头再看那16亿的亏损。确实不小,确实吓人,但拆开来看,是有逻辑的。它亏损的结构,和行业趋势一致;它的烧钱方式,也没有完全乱来。要紧盯的,是它接下来怎么走。如果能把研发转化为独家竞争力,把体验店运营变成用户黏性,它的亏损就是有意义的。如果烧钱只是为了撑着规模,那问题就真的不小了。说到底,看数字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动作能不能落地。

总结一下,这家车企,以及整个新势力行业,看着亏损严重,但它们的亏损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关键在于,能不能从亏损中杀出一条路。如果它们能撑住,能把技术和用户关系变成护城河,那现在这么烧钱,是值得的;如果撑不住,那就真是个黑洞了。未来怎么看,还得继续盯着它们的战略和动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