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点儿“倒春寒”。
不是那种乍暖还寒的将息之冷,而是透着股子凛冽的料峭。
一周光景, 一万五千汽车从业者“待业”,听着就让人心里头犯嘀咕。
一汽南京干脆鸣金收兵,通用旗下的道朗格也近乎全军覆没,外加保时捷、日产、福特…… 恍若一夜之间,裁员成了车企心照不宣的“圭臬”。
话说回来,这“N+4”、“N+3”的遣散费, 听着好像还挺厚道?
可真要摊到自己头上, 恐怕没几人能乐呵呵地说“恭喜毕业”。
到底,谁也不想“卷铺盖”, 谁都想四平八稳的干下去。
一汽南京这档子事儿,更叫人唏嘘不已。
2020年粉墨登场, 专事自动驾驶, 听着多么赶时髦。
怎料?
几年下来, 连个水花儿都没扑腾起来, 就直接偃旗息鼓了。
更添堵的是, 年初还闹过年终奖那茬事儿, 南京的研发人员, 累死累活一年, 绩效系数竟是长春总部的凤毛麟角, 这换谁能心平气和?
通用道朗格就更惨淡经营了。
卖的尽是些巨无霸SUV, 动辄六七十万, 在这新能源车遍地开花的世道, 简直就是个另类。
一年只卖掉区区37辆, 折合一家门店一年卖不到两台, 这营生还怎么维系?
与其说是战略性调整, 倒不如说是断尾求生, 及时抽身。
日产巨亏300多亿, 保时捷利润一泻千里, 这些数据明摆着, 想不精简人员都难。
节衣缩食,成了车企苟延残喘的唯一选项。
可问题也来了, 车企的窘境, 委实仅仅是由于销量滑坡吗?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祸首归咎于“市道低迷”、“新能源转型”时, 是否忽略了更深邃的缘由?
譬如, 一汽南京的崩盘, 是否也与内部营运、人才激励机制脱不开干系?
同样是搞研发, 为何南京的职工就觉得“不来电”?
道朗格的折戟沉沙, 是否也印证, 有些车企对中国市场的认知, 还停滞在十年前的老皇历里?
毋庸置疑, 车企裁员, 职工肯定是最受伤的。
然从另一个维度观之, 这也未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契机。
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故鼎新, 旧的套路已然行不通了, 新的机遇正在汩汩涌现。
那些被遣散的汽车人, 或许也能在新的跑道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只是, 这场新陈代谢的代价, 颇为惨重。
一万五千个家庭, 要面临猝不及防的变局。
祈望车企在裁员之际, 能多一分脉脉温情, 少一些冷若冰霜的数字。
终归, 每一个数字背后, 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