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

2026 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变了。以前是全免,现在变成减半。这一变,省的钱看得见——一辆20万左右的新能源,购置税少了大约8800块。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这不算小数目,买车的门槛似乎又低了一些。

但,话说回来,又埋下了新坑。插混车型的门槛变高了。没有想错,纯电续航得超400公里,才能享受购置税减半。这个400公里标准,是政策透露的一个指标——我猜的,媒体没说得那么明白。很多朋友问我,我家那台去年买的插混,续航才350公里,咋办?只能说,要么换,要么不折腾,得重新考虑。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有驾

为什么/怎么想到这个折中?官方标准一定程度上在夸大纯电续航能力,也许模型、环境不同,效果差别挺大。当你每天上下班不到50公里,那400公里续航是够用的;但若偶尔需要跑长途,就得考虑更高的续航。而且,你记得吗?去年我翻了下笔记,某品牌的插混车型实际续航也就300+公里。有点扯蛋了,但压根不用续航那么长,估计是厂家为了冲销量,把续航拉出来装门面。

说起车企,他们其实也在折腾。有人说,最近某品牌偷偷取消了免上牌费的优惠。这操作,很让人觉得你还想继续占便宜?有可能这就叫换汤不换药,就是让价格看起来变低,实际上涨了点。毕竟,国家补贴、购置税减免不能持续无限制,车企也得想法补贴里面的漏洞。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有驾

我也在想,市场上那些价格相差几百块的车,是真的差别那么大?还是差别看得更细一点?比如:同价位的A级车,开起来,差别不大;但换辆新能源,续航、充电、保值率就可能大不一样。百公里用油钱,我粗算过,燃油车平均在8元/升,油耗在7升/百公里,算下来大约56元。新能源的电费?光充个电,可能5元/百公里左右(假设每度电0.5元,百公里30度)。心算下来,新能源更省钱,但充电桩这事,如果你没地方充,续航问题就变得真香变真闷。

这让我想到,平时跟车修理工聊天,他们说,你别看车看似便宜,其实后期维护真不便宜。比如:电池包坏了,修一个就得几万。去年我还听人说,有个朋友买车三年后,电池容量掉了30%。这个损耗,没太在意,直到他自己跑去查‘二手车估值’时,发现车的剩余价值直线下降。那一刻,心里就有点忐忑了:省了点购车钱,可能后续折旧会让人抓狂。

咱们还得特别留意,续航提升是不是也是宣传的武器。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有些新款车型,续航数据确实厉害。但实际用车体验,充电速度、充电网络的广度,才是真正的考验。要不是疫情期间我跑去看过几个充电站,才发现全国大部分偏远地区充电桩稀少,很多车主表示,开这车,基本得算好时间表,不然就亏了。估计也没细想过,未来充电基础设施普及到家门口,这才是关键。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有驾

说回来,一旦充电便利了,续航能挂钩的障碍就大大减少了。到那时,大家更会考虑车的用料、驾驶体验,甚至品牌的温暖感。比如同样价位的几款车,实操差别怎么那么大?有个朋友开某品牌SUV,半夜充满电,第二天跑200公里,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另一款车,充电还卡顿,启动慢,都是配置差异造成的。

政策变了,市场也变了。对消费者来说,是机会还是陷阱?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些普通玩家,是不是总在追逐价格,忽略了用车体验的根本?某品牌推出的续航400公里电动车,实际用中,充电快、静音好,试驾一天,觉得很舒服。而另一款百公里续航不过300,却价格便宜,配置一般,等我问了修理工,他说:别只看数字,关键用起来、充电跑路速度。这差异还真不少。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有驾

问个问题:在这个购置税减半、续航门槛提升的双重压力下,你会更偏向哪类车?是想抄底趁政策窗口,还是耐心等待更成熟的技术版本?我没有答案,倒是觉得,这些新规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有用车惯的好机会。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知你怎么想:你会不会因为某个细节就彻底改观?比如:原本打算买混动车,突然发现续航不够,心里会不会觉得亏点?

2026年起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变为减半,省钱的同时也面临续航门槛提高和车企涨价,消费者应根据政策变化理性选车成为新考验-有驾

一句话:未来几年,车市一定会变。变得更熬,还是更值,还得看我们怎么折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