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风EQ140,一听这名字,就感觉一股子沧桑扑面而来。
如今要是再见到一辆,开车的怕是都已儿孙绕膝了。
但这车,绝不仅仅是辆老旧的卡车,它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记忆,一段关于汗水与梦想的史诗。
1978年,EQ140横空出世。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大地,汽车还是稀罕玩意儿。
一汽将解放CA-10B的部分技术转让给二汽,EQ140便诞生于这技术传承与自主创新的结合。
试想一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拥有一辆EQ140,如同拥有了通往富裕的“金钥匙”,其荣耀感不亚于今日拥有顶级豪车。
一位老司机回忆道,他89年便驾驶跃进130驰骋疆场,90年考取驾照时,练就了“飞车走石,不踩离合换挡”的绝技。
这等娴熟的技艺,在如今这个自动挡盛行的年代,已成为绝响,如同失传已久的武林秘籍。
那时,司机是铁饭碗,多少人梦寐以求,甚至需要“走后门”才能谋得一职。
与今日网约车司机的境遇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宛如《史记》中所写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彼时司机的荣耀,正映照着时代的艰辛与奋斗。
EQ140分“小玻璃”和“大玻璃”两种。
小玻璃版,前脸仅有两块小小的玻璃窗,车身线条方正硬朗,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兵,不怒自威。
它那平板的叶子板,以及与老解放相同的倒车镜位置,都透露出浓浓的复古气息。
仪表盘简洁明了,只有气压表、电流表、里程表和机油压力表,却胜过如今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屏幕。
换挡方式更是别具一格:1、3、5档下拉,2、4档上推,倒档是2、4档结合,喇叭则巧妙地设计在左脚踏板旁。
油门换挡,无需离合,这操作,恐怕只有老司机才能驾驭。
这位老司机,在92年到95年间,驾驶EQ140穿梭于滇西320国道,如同诗仙李白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路风尘仆仆,将青春年华都洒在了这蜿蜒的公路上。
95年,在上海,离合器压盘突然损坏,但他却临危不乱,凭借着过硬的技艺,竟然凭借油门换挡,硬是从上海将车开到了嘉兴,修好后再返回驻地!
这份临危不乱的勇气和精湛的技术,足以比肩古代工匠的精益求精,令人叹服。
此后,他又驾驶过大玻璃版的EQ140和东风威风。
他回忆道,威风的铁皮工作台简陋粗糙,而大玻璃版的虽用人造革和海绵,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容易磨损老化。
这些细节的描述,更显现出老司机对车辆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
他爷爷,一位资深老司机,更是一位传奇人物,吉斯150、美式吉普、斯柯达、依维柯、黄河……各种车型都驾驭自如。
他曾评价道,美式小吉普最易上手,而斯柯达方向盘沉重,最费力。
而东风EQ140,在他看来,属于中等水平,性能尚可。
95年,他的一位同事父亲购置了一辆东风柴油自卸车EQ140-2,这辆车后视镜安装在车门上,电源开关和自卸油泵开关都位于中控台上的电磁开关,价格高达近13万元!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足以令无数人望尘莫及。
到2001年,他再次驾驶新款东风,玉柴6105柴油发动机,增压、6速变速箱、断气刹,拉个十五六吨煤,轻松自如。
加减挡两脚离合,一气呵成。
最后一次见到这车,是在驾校,发动机已换成了多点电喷,分电器被整体点火线圈取代。
如今,EQ140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和那些驾驶过它的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时代的记忆中。
这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段历史,一代人的青春年华。
这,才是真正的汽车文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