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权威性和价值往往体现在主办方的层次和认可度,以及奖项的授予比例上。
谈及主办方,国家级赛事和国际级赛事无疑是层次和认可度最高的。然而,奖项的真正价值更多在于其获奖比例。比如O/F奖,它与国家级赛事的一二等奖相当,足以彰显个人在数学建模领域的卓越能力。以2023年的国家级和国际级赛事(包括因疫情特别举办的春季赛)为例,
国家级与国际级赛事获奖比例概览
国际级赛事评奖准则
评奖标准主要包括建模过程、分析深度、结论的合理性以及论文的表述清晰度。
Successful Participant(成功参赛奖):该奖项颁发给提交完整论文的参赛者,尽管论文在解答问题方面存在不完整、缺陷或弱点。
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H奖):论文水平高于平均,包含评审所需的所有要素,达到基本标准。
Meritorious Winner(一等奖M奖):论文在各方面均表现出色,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表述良好,完全符合评审要求。
Finalist(特等提名奖F奖):此奖项授予那些有资格进入最后一轮特等奖评审的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回答了问题,还在所有提交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卓越的水平。
Outstanding Winner(特等奖O奖):在最后一轮评审中,被评定为“最佳中的最佳”的团队将获得此殊荣。他们在所有参赛队伍中表现最为出色,达到了最高水平。
国际级赛事获奖的价值与意义
成功参赛奖:提交论文且未被判定为作弊,即视为完成比赛,是经验的积累,但不建议写入简历。
二等奖H奖(占比21.57%):论文完整且无明显瑕疵,表现已超越70%的参赛者。摘要表现出色,排版规范,结构完整,相当于国家级赛事的二等奖或三等奖。
一等奖M奖(占比6.67%):模型完整、结构清晰,写作与排版水平较高。模型与算法严谨,建模能力在数学与语文方面均表现出色,相当于国家级赛事的一等奖。
特等提名F奖(占比2.48%):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论文表现完美。数学、语文和美术在建模中完美融合,相当于国家级赛事的二等奖。
特等奖O奖(占比0.17%):真正的佼佼者!超越了99.8%的参赛队伍,论文质量无可挑剔,相当于国家级赛事的一等奖。在某些学校,获得此奖项的学生甚至可直接获得保研资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