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把那辆陪了他三年的旧踏板推到二手市场,没到两小时就被个小年轻接走了。他看着转账记录有点恍惚——明明刚加装了手机支架和后备箱,怎么突然就嫌弃它不够“聪明”了呢?直到刷到雅马哈2026款NMAX155的新闻,这个五十岁的老摩的师傅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连踏板车都开始学会用手动换挡了。
这个消息像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面。老王攥着手机蹲在马路牙子上反复看那段海外测试视频,指节因为用力微微发白。他想起自己二十岁学骑挂挡摩托车时,总在坡道起步熄火被师傅骂;想起后来换成自动挡踏板时,那份不用踩离合的轻松感让他开心了整整一个星期。现在雅马哈把这俩糅在一起,他忽然觉得脑子有点转不过弯。
那套YECVT系统确实有意思。说是手动换挡,其实根本不用捏离合——左手边多了个换挡拨片,拇指一推就能切换传动比。测试员在弯道前连续降挡补油的动作,让老王下意识绷紧了小腿肌肉。他服务的科技园区里有个小伙子每天骑着仿赛摩托车上下班,每次等红灯时都能听见哐当哐当的换挡声。老王总嫌那声音太吵,可现在看着NMAX155的演示,他居然有点怀念那种机械互动带来的实在感。
两种驾驶模式的切换逻辑很人性化。早高峰挤在车流里用城市模式,转速压在五千转以下,又安静又省油;等到周末溜去郊外山路,切换到运动模式,瞬间变成六千转的亢奋状态。这种分裂性格让老王想起自己那对双胞胎儿子——同一个爹妈生的,性格却天差地别。
新升级的4.2英寸仪表盘让老王多看了两眼。他现在的老旧踏板只有单色液晶屏,每次都要眯着眼找油表刻度。而这个新仪表不仅能显示挡位和模式,还能接电话看导航。上周他因为边骑车边掏手机看订单,差点撞上突然开门的面包车。要是能用仪表直接看导航,那个惊险瞬间或许就能避免。
关于价格的讨论已经在摩友群里炸开锅。有人算过汇率,说引进国内至少要涨三千;也有人翻出雅马哈历年定价策略,信誓旦旦说会维持原价。老王没参与讨论,只是默默查了查银行卡余额。三年风里来雨里去,那辆旧踏板给他挣了八万多,要是换个更智能的新家伙,是不是能接到更多往软件园的单子?
他试着想象右手拧油门、左手拇指推拨片的操作场景。这动作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换挡这个动作本身,陌生的是它出现在踏板车上。就像用惯了智能手机的人突然发现,原来触屏手机上也可以装个实体键盘。
群里有个女骑手发了段语音:“我要等实车到店试试那个手动模式,万一卡顿就糟了。”老王听着这话,忽然意识到新技术最怕的就是不靠谱。他记得第一代共享单车刚出现时,总有人在朋友圈吐槽扫码开锁失败。现在这套换挡系统要是反应慢半拍,过弯时岂不是要出大事?
但视频里测试员笑得特别开心。那是个戴着复古半盔的中年人,在连续弯道里用手指轻点拨片,车身随着每次降挡微微顿挫。这种可控的顿挫感,居然让一贯平顺的踏板车有了几分驾驶乐趣。老王想起去年带儿子去游乐场开卡丁车,那辆小车换挡时哐当哐当的震动,反而让人感觉特别真实。
或许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微妙之处。当年自动挡汽车普及的时候,也有一帮人嚷嚷着说没有驾驶乐趣。可现在连超跑都开始用双离合了,也没见谁真往回换成手动挡。雅马哈这个创新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没抛弃自动挡的便利,只是给愿意折腾的人多开个后门。
老王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顺手把旧踏板的钥匙塞进兜底。他决定等实车到店后去亲自试试——不仅要感受那个手动模式是否流畅,还要看看在瓢泼大雨里送外卖时,这些花哨功能还能不能正常运转。毕竟对真正靠摩托车吃饭的人来说,可靠性永远排在看酷功能前面。
不过看着晚高峰堵死的车流,他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这种“多余的”功能买单。当生活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死的时候,能在某个小领域里自己掌控节奏,哪怕是换挡这么件小事,也挺解压的。
那台被卖掉的旧踏板正在新主人手里发出欢快的轰鸣声。老王站在原地看了会儿,转身走向地铁站。他盘算着要不要说服老婆,把这笔卖车钱当成新车的首付。就说这车能连接手机导航,接单更安全——这个理由应该能通过家庭评审会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