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不同于技术已经成熟的燃油重卡,电动重卡的各项技术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比如,电驱桥。
近年来,行业越来越显示出一种趋势,那就是早年几乎垄断电动重卡驱动形式的中央驱动系统,正迅速被高度集成的电驱桥技术所取代。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电驱桥将大规模替代中央驱动,成为电动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
中央驱动系统vs电驱桥
传统电动重卡多采用中央驱动系统:“中央电机+传动轴+车桥”的分布式架构。
中央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传统燃油车,即将独立电机布置在底盘上,通过传动轴将动力输送到驱动桥。
这种结构机械部件多、传动路径长,导致能量损耗严重,据有很多缺陷。
电驱桥技术则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将电机、变速器、差速器等高度集成于车桥内部,取消传动轴,实现动力“直驱”,大幅缩短动力传递路径。
优势在哪?为何电驱桥会成为市场主流?
电驱桥的集成化设计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缩短了动力传递路径,将传统架构的“电机→传动轴→主减速器→车轮”简化为“电机→减速器→车轮”,传动效率大幅提升。
能效的提升直接带来的就是用户运营收益的提高。以零一汽车发布的纯电重卡“小满好运来”为例,车辆搭载了矩石2.0创新4合1集成电驱桥,集电机、变速箱、取力器、车桥于一身,结构更加紧凑、传力路径更优,带来了综合效率更高、电耗更低的显著优势。
如果车辆以年平均行驶14万公里每度电0.8元计算,每年可为用户节省电费高达33600元。
同时,传统中央电机需占用驾驶室后方大量空间,而电驱桥可直接集成于车桥端,为电池、货物腾出更多布置空间。
比如,长城智卡电驱桥的重量不到900kg,比市面上的产品平均轻100-150kg。对于重卡用户而言,自重低与可靠性高,直接关系到运营收益。
汉德车桥为陕汽新能源重卡搭配的电驱桥方案带来的500kg减重突破,让车辆可以多装货物,直接转化为用户的运营收益。
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的“下半场”竞争在于智能化,而电驱桥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由于其集成化结构更易于接入整车智能控制系统,为实现高级辅助驾驶、能量智能回收等功能打下基础。
多方势力角逐,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电驱桥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
第一类是快速崛起的第三方配套商,例如苏州绿控传动、特百佳等企业。这些企业也是目前重卡电驱桥市场的主力。
第二类是积极转型的传统制造商,包括东风德纳、汉德车桥、法士特、中国重汽等传统配套企业及整车厂。
第三类是自研电驱桥的重卡新势力,如零一汽车、深向重卡等重卡新势力。
第四类是主导高端市场的全球巨头,如采埃孚、康明斯等国际品牌。它们凭借模块化电驱动桥等集成系统,引领高端市场。
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重卡电驱桥技术正在加速“上车”,市场成熟度及认可度逐步提高。
目前,电驱桥技术仍在快速迭代中,各厂商正在通过不同技术路线提升产品竞争力。
比如,电机配置上,电动重卡电驱桥受安装空间限制,通常只安装1个电机。但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双电机方案。
双电机方案的优势是可以根据使用工况来调整驱动策略,以实现整车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车辆起步、急加速、重载爬坡时采用两个电机共同驱动,以提升动力性。高速巡航时则使用一个电机以接近满功率驱动,而另一个电机停机,来提升经济性。
电驱桥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未来谁将主导市场,还有待市场考验。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定型的关键窗口期。唯有在效率、成本与可靠性上做到极致的玩家,才能在这场角逐中胜出。
……
近期电驱桥技术相关资讯盘点
法士特武汉车展亮相,展出了重卡集成二合一电驱、电驱桥等产品
11月10日,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法士特展出了重卡集成二合一电驱、纯电动力系统、电驱桥、P2混动等新能源产品。
其中,重卡集成式二合一电驱具有速比强、功率大等优势,结构紧凑、可靠性强,适合作业场景苛刻的工况。电驱桥传动效率高,采用油冷扁线电机,最高效率达97.8%。
陕汽重卡新能源焕新产品上市,多款车型搭载电驱桥
11月9日,主题为“向上 向远 焕新护航——陕汽重卡新能源生态大会”在武汉举办。
大会现场,陕汽重卡新能源焕新系列产品上市,其中陕汽重卡H6000E、M5000E、X5000E搭载汉德新能源重卡产品HDE11.5t单电机两档电驱桥(油冷):双桥峰值功率600kW,空间高度集成,缩短动力传输路径,空间、重量大幅降低,助力整车降重500kg;效率高达94%,实现整车百公里降低电耗20kW/h。
潍柴动力新获得名为“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
近日,潍柴动力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专利申请号为CN202510227567.0,授权日为2025年10月24日。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电驱桥结构包括电驱桥壳体和设置于其内的两个驱动结构,两个驱动结构分别用于与车辆的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对应连接,各驱动结构均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换挡组件、第二换挡组件和驱动电机;第一行星排分别通过第一换挡组件和第二换挡组件与第二行星排连接,以使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形成四个挡位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以用于向第一行星排输入动力,并经第二行星排输出动力至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驱桥结构难以满足重型车辆轮端的大输出扭矩需求的问题。
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换挡装置、电驱桥和车辆”的专利
近日,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换挡装置、电驱桥和车辆”的专利,公开号CN12088988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9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挡装置、电驱桥和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换挡机构、第二换挡机构和互锁机构,第一换挡机构包括第一换挡拨杆和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换挡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换挡拨杆移动至第一空挡位置或第一挂挡位置,第二换挡机构包括第二换挡拨杆和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换挡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换挡拨杆移动至第二空挡位置或第二挂挡位置,第一换挡机构和第二换挡机构可独立工作,在对变速器进行挡位切换时,可压缩选挡时间,从而有利于减少动力中断时间,互锁机构可选择地锁止第一换挡机构、第二换挡机构,以避免挡位冲突,保证换挡装置的可靠性。
江苏零一汽车取得一种差异挡位电驱桥系统及车辆专利
近日,江苏零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差异挡位电驱桥系统及车辆”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3407773 U,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异挡位电驱桥系统及车辆,该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换挡机构、第二换挡机构、行星轮系及差速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常啮合齿轮及两组齿轮传动组,各齿轮传动组的主动端与第一常啮合齿轮同轴固接,第一换挡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任一齿轮传动组的从动端相接合;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常啮合齿轮及两组齿轮传动组,各齿轮传动组的主动端与第二输入轴固接,第二换挡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任一齿轮传动组的从动端相接合,两个常啮合齿轮用于构成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机构的齿轮传动组从动端的传动路径;行星轮系的输入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齿轮传动组从动端传动连接,行星轮系的输出端与差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移除第二电机及第二传动机构后,系统能够构成单电机两挡传动系统;移除第一电机及第一传动机构的部分组件后,系统能够构成单电机四挡传动系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