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目前根据汽车市场需求,我国年汽车销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别,人们对汽车功能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聚焦到每个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于驾驶车辆时间的增加, 对汽车座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座椅通风已经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重视,以往座椅的通风功能只应用在高端车上,对于通风装置的设计经验较少[1],本文通过某款 SUV 车型座椅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使得通风设计效率增加,缩短开发周期。
01

座椅通风

座椅通风原理是风扇向座椅内注入空气,空气从椅面上的蒙皮通风孔流出,实现通风功能。座椅通风有效改善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2]。
汽车座椅吹风功能:是利用车载风扇,置于座椅内部, 分别布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上,通过放置在座椅内部的风道将风传到座椅表面,座椅蒙皮上需要开通风孔,在座椅表面形成吹风效果。与汽车座椅吹风功能不同的是座椅吸风功能:是将座椅蒙皮表面的风吸入到座椅中,实现座椅蒙皮表面降温。
本文针对吹风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在现有的设计上,通过优化风扇背后吸风空间,在保证座椅打孔效果不更改的基础上优化通风效果为最佳状态。
02

座椅通风功能原理

座椅通风是分别将风扇集成在座椅坐垫和靠背上,如图1 所示,启动风扇将风吹入座椅的风袋中,在经过发泡中的风道,穿过蒙皮的通风孔实现座椅表面通风,利用风扇将空气向上渗透经过发泡流向座椅面表面(座椅面套是采用打孔皮),在炎热天气情况下可以使用通风功能散去臀部、背部的汗液,给乘客带来舒适感[3]。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1 座椅吹风通风示意
座椅通风设计
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如图 2 所示,通风系统分为风扇、出风口、风袋、风道、进风口等部件。
由于座椅需要在座椅表面上实现通风功能,因此座椅表面必须有通风孔,通风孔的密度以及分布对通风的影响较大, 本次设计根据座椅造型要求,如图 3 所示,打孔率为 4%。设计发泡座椅 B 面入风口面积:座垫发泡入风口面积:5569mm2 座椅靠背入风口面积:3584mm2 设计发泡座椅A 面出风口面积:座垫发泡出风口面积:2799mm2 靠背发泡出风口面积:2744mm2。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2 座椅通风模型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3 座椅蒙皮打孔
座椅通风仿真计算
本次计算通风量设置入口静压力为 177Pa,入口出口压差(入口压力-出口压力)为177Pa;进风口截面面积1000mm2,对于出风口的设置,设置座椅蒙皮的每个出风口的出风风速一致。
风扇单体的 PQ(质量流量与压损)曲线,如图 4 所示: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4 质量流量与压
本次计算过程中,采用无负载的情况下进行,采用无负载主要考虑计算效率,设置进风口 177Pa,座椅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座椅通风进入座椅风袋中之前,在入口处压力为最大, 经过座椅通风袋之后,压力稍微减少,但是进入到座椅发泡中的通风孔中,如图 5、6、7、8 中可以看出压力值和风袋中的压力递减,没有明显的损耗,因此风道设计较为合理,风道中的压力传输到座椅表面会再次减少,此过程中会有一些损耗,但是压力损耗较小,因此通过云图可以看出,本次通风压力计算结果分析,设计结构较合理。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5 入口截面压力云图 图 6 入口截面压力云图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7 入口截面压力云图 图 8 入口截面压力云图
座椅风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如图 9、10 所示,在本次计算过程中,采用无负载的情况下进行,设置进风风速为14m/S,出风口风速为 0.8m/S,在座椅的入风口处,风速13.79m/S,风扇中的风在通过风袋中没有明显损耗,经过风袋的远端风速降到 5.49m/S,风扇中的风进入座椅风道中, 达到 4.5m/S 左右,风速有递减损耗,但是整体风流动顺畅, 在发泡表面风速降到 0.8m/S 左右。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9 座椅通风速度云图 图 10 座椅通风速度云图
03

座椅通风验证

通风风扇
本次座椅通风风扇采用风扇规格如下:
12V 电系的车型额定工作电压:DC13.5V,工作电压范围:DC9.0V-DC16.0V。最大风量:0.55m3/min、19.25CFM,最大风压:18.95mmH2O、0.75inc H2O。
试验验证
将通风座椅完全装配后,放置在规定实验环境中,然后使用密封薄膜将座椅整个包覆起来,然后在座椅 B 面座垫与靠背交汇处连接一根一定截面积的直管用于出风。在座椅表面需要透风的区域,将包覆薄膜去除,并尽量使去除区域与包覆区域相对密封。操作完成后,开启通风,座椅通风收集罩将座椅表面乘坐区包围,实现无漏汽,开动风扇,达到最大额定转速,将风吹入到座椅风袋及风道中,从而风从座椅表面进入到通风收集罩中,然后将风速仪伸入到直管的测风孔,平稳后读取数值。
风量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CMH= V×S×T(1)
式中:CMH 为风量;V 为风速;T 为时间;S 为收集罩截面积。
试验结果如表 1 所示,座椅靠背通风量 9.7m3/h,座椅座垫通风量 11.07m3/h。
表 1 通风测试结果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11 座垫通风实验 图12 靠背通风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靠背通风量为 11.07m3/h,根据要求座椅靠背通风量需要达到 12.5 m3/h 及以上为最佳。不更改座椅造型座椅蒙皮打孔样式以及整体布置的前提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座椅靠背吹风效果,进一步增大座椅通风量,本次更改座椅靠背风扇后部的吸风区域,以保证风扇在转动时有足够的风进入到座椅的风道中,从而增加座椅表面的通风量,如图13所示座椅第一次试验时座椅靠背风扇的吸风区域截面积1987mm2,如图14所示座椅在第二次试验时座椅靠背风扇的吸风区域,更改后吸风空间截面积 2560mm2。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图 12 更改之前吸风空间 图 13 更改之后吸风空间
更改靠背吸风区域后,第二次进行试验,在增大靠背吸风空间后的座椅通风系统试验结果分析,座椅靠背通风量13.00m3/h,比更改之前有明显提升。如表 2 所示:
表2 通风测试结果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设计-有驾
本次试验的结果较上一次试验通风量的数值 11.07m3/h 上升到 13.00m3/h,具有明显的改善。本次更改有效地完成了座椅通风系统的优化。
04

结论

1.通过设计已经验证对座椅通风系统的布置结构合理。
2.座椅靠背加大吸入空间,通风风量加大至 13.00m3/ h,满足设计要求。
3.内置座椅风扇,有效改善乘客长时间驾驶车辆与座椅之间接触,产生空气流通环境,有效改善乘客舒适程度。
本公众号图片、内容部分来源或参考网络,均非商业用途,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192系7154删6223除。除此本公众号不承担其他责任。

英佛集团,上海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全国最大规模国际性汽车座椅知名厂家云集,欢迎参与参观



2024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座椅创新及应用技术展览会暨发展论坛

时间:2024年8月2-4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2345号)

同期:2024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内饰及外饰展览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