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 1000 万辆,车市活力强劲释放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激起千层浪。数据显示,2025 年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1017.5 万辆和 100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9% 和 10.8%,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 1000 万辆大关。这一傲人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汽车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更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也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对全球汽车销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 1000 万辆,车市活力强劲释放-有驾

内需市场持续升温,成为推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强劲内需也溢出至全球。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效果显著,如 “以旧换新” 政策全面升级,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补贴范围,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最高可获 2 万元补贴,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1 日,2025 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 322.5 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 103.5 万份,置换更新 219 万份,今年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 53%。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1 至 4 月,汽车国内销量达到 812.3 万辆,同比增长 12%,高于汽车整体销量增幅 1.2 个百分点,内需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吸引着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目光,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国际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产能布局与研发投入,带动了相关产业全球销量的提升。像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等企业,其为中国车企供应的零部件订单量增加,进而提升了自身全球业务的销售额与市场份额。

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 1000 万辆,车市活力强劲释放-有驾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汽车市场中的最大亮点,持续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更是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中的关键驱动力。前 4 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442.9 万辆和 43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8.3% 和 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2.7%。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电气化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达到 1750 万辆,同比增长 28%,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电气化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5%,中国市场继续引领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全球汽车销量的结构。在全球市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比不断提升,而这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贡献巨大。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的不断突破,续航突破千公里的高端车型不断涌现,支持 10 分钟快充 400 公里的超充技术逐步普及,智能座舱与 L3 级自动驾驶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使其从 “尝鲜品” 逐渐转变为消费者购车的 “必选题”,也促使全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幅提高,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同样表现亮眼,前 4 个月出口 64.2 万辆,同比增长 52.6%,占汽车出口总量的 33.1%。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与技术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实现份额突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 “排头兵”。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热销,挤压了部分传统燃油车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加速了全球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的进程,拉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曲线。

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出口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为汽车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这也在全球汽车销量版图上不断改写格局。今年 1 至 4 月份,汽车出口 193.7 万辆,同比增长 6%。其中,墨西哥以 11.54 万辆的出口量位居榜首,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市场增速显著,分别达 96.5% 和 36.1%。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车企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不断优化出口布局,从单纯的 “产品输出” 向 “产业链输出” 转型。例如,在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以规避贸易壁垒,在中东通过本地化合资公司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汽车大量出口至这些国家和地区,直接提升了当地市场的汽车保有量,改变了当地汽车市场的销量构成。以往欧美品牌主导的市场,如今中国汽车凭借性价比和产品力,分得一杯羹,促使当地汽车销量结构更加多元化。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俄罗斯市场出口量同比下降 39.7%,凸显了传统市场在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整下的不确定性,这也警示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需更加注重区域市场的差异化布局。

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 1000 万辆,车市活力强劲释放-有驾

从市场结构来看,消费升级与区域分化特征愈发显著。10 - 20 万元价格区间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67.1%,吉利银河星舰 7 EM - i、比亚迪海豹 05 DM - i 等车型凭借插混技术与高性价比深受消费者青睐。区域市场方面,东北、西北车市增速领先,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 45%,而南方市场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增速相对放缓。这种市场分化现象要求车企在产品策略上更加精准地把握区域特点,例如在北方推广低温性能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在南方强化智能驾驶与充电网络的协同服务。而中国市场这种多样化的需求结构,也给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促使其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价格区间的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销量分布与产品研发方向。

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在 2025 年前 4 个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充电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不均问题依然突出,全国充电桩数量虽已突破 1374.9 万台,但西藏、青海等地尚未实现县级全覆盖,乡镇级覆盖率仅 76.91%,且 60.32% 的用户遭遇过充电排队问题。供应链安全压力也持续存在,钴价因刚果(金)出口政策调整上涨 40%,导致三元锂电池成本上升,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面临利润压缩压力。此外,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度仍有待提高,仅 9.17% 的用户表示 “非常信任”,技术落地与市场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供应链安全问题,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进而波及全球汽车的生产与销售节奏。

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 1000 万辆,车市活力强劲释放-有驾

展望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油车价格持续下探,轩逸、朗逸等车型终端优惠幅度达 15%,这将倒逼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技术溢价,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这一竞争态势将在全球市场上演,促使全球车企加快技术研发与成本优化,影响全球汽车的价格体系与产品竞争力格局。二是智能驾驶进入全民普及阶段,比亚迪计划在 7 万 - 20 万元车型中标配 L2 + 级智驾功能,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渗透,实现技术平权。随着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普及行动,全球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进程有望加速,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将接触并接受智能驾驶汽车,从而提升全球智能驾驶汽车的销量。三是增程式电动车迎来爆发式增长,零跑、深蓝等品牌通过 400 公里纯电续航与 4C 快充技术,弥补传统混动车型的短板,满足消费者对于长续航和快速充电的需求。中国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带动全球增程式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构成。

#图文打卡计划#2025 年前 4 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 1000 万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汽车产业正以新能源为核心驱动力,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更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掀起变革浪潮,对全球汽车销量的结构、市场份额分布、产业转型进程等产生着深远影响。尽管前方仍有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在变革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 “中国智慧” 与 “中国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