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内江行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简称“金鸿曲轴”)。走进其生产车间,虽然灯光略显黯淡,但机械作业声却此起彼伏,偌大的车间内仅有几位工作人员在忙碌。金鸿曲轴行政部负责人陈晓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们的顶棚都装有大灯,但并未全开,这既是为了节约成本,也是因为目前的生产状况确实不需要那么亮的灯光。”
在这“人少灯暗”的场景背后,却蕴藏着金鸿曲轴高质量发展的秘诀。这家公司,其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四川省内江齿轮厂,一直专注于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制造,并在全国汽车发动机曲轴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如今,金鸿曲轴已成功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转型,并荣获“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鸿曲轴的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生产线及亮点
在金鸿曲轴的一号厂房,记者目睹了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机械手臂精准地投放毛坯件,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工序,最终诞生出全新的曲轴产品。令人赞叹的是,整条生产线无需人工操作,仅需一两位检测与维修调试人员即可,且未来这一数量还有望进一步减少,通过指挥中心便能轻松完成调试工作。同时,设备监控中心的显示屏实时呈现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关键参数,确保了生产的高效与精准。陈晓华指出,随着生产线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高,许多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任务现在都能被机器精准执行。“既然大部分工作都不再需要人工介入,那么车间的照明设施就可以相应地减少,灯光不必过于明亮。”
“专精特新”的荣誉与影响
此外,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在2023年11月初再次传来喜讯,成功跻身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行列。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金鸿曲轴在汽车零部件专业制造和技术研发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更是其在创新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目前,金鸿曲轴拥有25条生产线,年产能高达240万件,稳坐内江市乃至四川省汽配行业的龙头地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机遇
向新能源车领域转型的布局
通过“微技改”的持续推动,金鸿曲轴正逐步实现向新能源车领域的转型升级。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曲轴不仅承载着将连杆推力转化为转矩的重要功能,更被誉为发动机的“心脏”。金鸿曲轴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标志着其在汽配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曲轴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主机厂对发动机曲轴轴颈的精度和成本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传统磨床在加工质量和效率上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金鸿曲轴为了应对挑战,投入了100万进行“微技改”,引入了“一种曲轴磨床中心架”的专利技术,成功改造了磨床,不仅提升了曲轴轴颈的精度,还盘活了两条生产线,减少了6名员工,同时效率提高了25%。此外,金鸿曲轴已开始逐步将生产重心转向新能源汽车曲轴,预示着其在新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已悄然展开。
“我们将始终秉持科技创新的理念,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开辟市场,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生产、学术研究和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金鸿曲轴技术部经理唐志勇强调,公司通过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培训、加强外部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并创新技术,使公司的产品线逐渐从单一的曲轴拓展至轴类、轴齿类以及轴总成等多个领域。这一发展策略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更为“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更多光彩。目前,内江经开区已建立起一个涵盖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科技应用、研发与生产的完备体系。该区域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发动机曲轴、车架大梁、减震器、底盘件以及内饰等众多组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