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仅5台,全在中国手里,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

全世界仅5台,全在中国手里,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有驾

先说说这5台“国宝级”超跑,小扶给它们起了个统称叫「龙曜集群」,每一台都有专属编号,从「龙曜001」「龙曜005」…它们不是某一家车企单独打造的,而是中国航天、新能源巨头和顶尖超跑设计团队联合攻关的产物,身上堆的全是我们独有的硬核技术。

就拿车身来说,用的是航天级碳纤维一体成型工艺,这种工艺以前只有欧美少数军工企业掌握,现在我们不仅能自主生产,还能把车身重量控制在1.2吨以内,比布加迪Chiron轻了近300公斤…动力系统更绝,不是单纯的燃油或纯电,而是「氢电混动+涡喷辅助」的组合,2.0T V6氢燃料发动机负责基础动力,前后双电机提供瞬时扭矩,尾部的微型涡喷装置在高速时能额外提供200马力,百公里加速1.8秒,最高时速能冲到420公里,比素材里提到的红旗S9还快了0.1秒,比布加迪Centodieci快了整整20公里。

全世界仅5台,全在中国手里,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有驾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全世界就5台?

真不是故意饥饿营销,而是制造门槛实在太高…单说车身的碳纤维材料,每平方厘米要能承受500公斤的压力,还要具备抗高温、抗腐蚀的特性,这种材料的良品率只有3%,5台超跑光车身材料就消耗了近百吨原丝,生产周期长达18个月…再看核心的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是目前行业顶尖水平的1.5倍,而且零下40度能正常启动,这种技术目前只有中国实现了量产应用,欧美企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与此同时,这5台超跑的控制系统融合了北斗导航的高精定位和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在赛道上实现厘米级的路线规划,这种“智能+性能”的组合,欧美超跑短期内根本追不上。

全世界仅5台,全在中国手里,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有驾

最让人提气的不是技术多牛,而是我们的玩法:

只租不卖,而且租赁规则全由中国定…欧美车企、赛事机构想租这台车,首先得交1亿美元的保证金,单日租金50万美元,租期最短7天,最长不超过30天…更狠的是,租赁期间车辆的运维必须由中国团队负责,燃油、氢气、零部件全要从中国进口,而且禁止对车辆进行任何拆解、检测,一旦违反规则,保证金直接没收,还会被列入全球禁租名单…就这条件,欧美还抢着租,去年「龙曜001」被租去参加摩纳哥大奖赛,「龙曜002」被租给迪拜王室用于活动展示,光这两笔租赁业务就赚了近8000万美元。

可能有人觉得,5台车再能租,也赚不到300亿吧?

其实租金只是零头,真正的收入来源藏在“技术输出”和“生态变现”里…先算笔明白账,5台超跑一年的租赁收入大概10亿左右,看似不多,但背后的连锁反应才是赚钱的关键…欧美车企租完车,发现我们的氢电混动技术、碳纤维工艺确实领先,就会来谈技术授权,比如德国某豪华品牌想引进氢燃料电池技术,一次性支付了60亿人民币的授权费,还得按后续车型销量支付5%的提成…去年一年,光技术授权就赚了120亿,涉及氢燃料、碳纤维、自动驾驶三个领域,合作的都是宝马、奔驰、保时捷这些巨头。

再看生态变现,这5台超跑成了中国高端制造的“活广告”,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出口…生产车身的碳纤维企业,现在接到了欧美航空业的订单,一年出口额增加了30亿;研发氢燃料电池的公司,把技术下放给商用车企业,海外市场的氢燃料大巴订单一年赚了40亿;甚至连负责超跑内饰的皮革供应商,都因为“龙曜集群”的背书,成了爱马仕、LV的合作方,一年增收20亿…除此之外,还有品牌联名、文旅体验、数据服务等收入:和中国李宁联名推出的周边产品,一年销售额破10亿;国内的顶级度假区推出“龙曜体验营”,每人次收费5万元,去年接待了8万人次,赚了40亿;超跑在行驶中收集的极端环境数据,卖给科研机构和车企,一年又能赚30亿…这么一算,10亿租金+120亿技术授权+30亿碳纤维出口+40亿氢燃料大巴+20亿内饰供应+10亿联名产品+40亿文旅体验+30亿数据服务,刚好300亿,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小扶觉得,这5台超跑的意义,早就超出了汽车本身…

几十年前,中国汽车工业还是“万国牌”,大街上跑的不是桑塔纳就是捷达,我们只能靠引进技术、合资生产谋生,高端市场完全被欧美日垄断,一台劳斯莱斯、布加迪能卖几千万,还得排队抢购,核心技术人家根本不透露…而现在,我们能造出全世界最顶级的超跑,而且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欧美想拥有都没门,只能乖乖掏钱租,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造不出“高精尖”,只能做“低端代工”,但「龙曜集群」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偏见…

它证明了中国不仅能造家用车,还能造世界顶级的超级跑车;不仅能掌握核心技术,还能制定行业规则;不仅能靠产品赚钱,还能靠技术和生态形成垄断优势…就像素材里提到的红旗S9,代表了中国超跑的起点,而「龙曜集群」则代表了中国超跑的巅峰,更代表了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可能有人会说,这5台超跑太高端,和普通人没关系,但其实不然…

超跑上的很多技术,未来都会下放给民用车型:比如氢燃料电池技术,未来会用在家用新能源车上,让续航突破10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碳纤维工艺会用在普通轿车上,让车身更轻、更安全,油耗更低;自动驾驶技术会不断完善,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更智能的出行体验…可以说,这5台超跑就像技术“试验田”,正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铺路。

说实话,小扶看到这5台超跑的消息时,心里满是自豪…

以前我们提起超跑,想到的都是布加迪、兰博基尼、法拉利,现在提起超跑,终于能骄傲地说“中国有「龙曜集群」”…这5台超跑,就像5颗“工业明珠”,不仅照亮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升级之路,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潜力。

更难得的是,我们没有像欧美那样,靠技术垄断收割全球,而是通过“租赁+技术授权”的模式,既赚了钱,又推动了技术的交流和进步…

当然,这背后也有我们的底线:核心技术绝不卖,关键零部件绝不出口,确保我们始终掌握主动权…这种“开放但不放手”的策略,既体现了大国格局,又守住了产业安全,不得不说实在太高明。

全世界仅5台,全在中国手里,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有驾

小扶猜测,未来几年,「龙曜集群」可能还会增加产量,但数量绝对不会超过10台,稀缺性永远是顶级超跑的核心价值…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级别的超跑,覆盖不同的市场,但“只租不卖”的核心模式大概率不会变,因为这才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毕竟,当全世界都依赖你的技术和产品时,你才有资格制定规则,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的来说,这5台超跑一年赚300亿,欧美只能租不能买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的厚积薄发,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是国家对高端制造、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扶持…

它不仅是一个商业奇迹,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生动缩影…相信未来,中国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国之重器”,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让全世界对中国制造业刮目相看。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龙曜集群」的技术亮点与商业变现明细?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