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那真是全世界都竖大拇指。
走在路上,绿色的牌照越来越多,各种造型科幻、加速迅猛的电动车,让人看了心里直痒痒。
再加上各种补贴和优惠,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不换个电车,就好像错过了整个时代。
这股风潮确实猛,技术也确实牛,但咱们得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电车,真的就像宣传里说的那样,是适合所有人的完美座驾吗?
恐怕不见得。
有些朋友兴高采烈地把车提回家,可开了一段时间,却发现这车非但没让生活更轻松,反而增添了不少新烦恼,最后只能无奈地挂到二手市场,心里五味杂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买车跟穿鞋一个道理,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你恰好是某些特定情况,那跟风买电车,可能真的会让你后悔。
咱们先说说第一种情况,就是那些把车当成腿,热爱长途奔袭的朋友。
可能你的工作需要你频繁地在城市之间穿梭,今天在上海,明天就得去南京开会;也可能你天生就是个热爱自驾游的性子,一到假期就想开着车去看看几百公里外的山和海。
对于这样的用车需求,目前的纯电动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里程焦虑”。
你看车企宣传的时候,动不动就是“CLTC综合续航六百公里”,甚至“七百公里”,听起来好像从北京开到济南都不用充电,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但这个数据,是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标准下测出来的。
现实世界里,影响续航的因素太多了。
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当你的车速稳定在一百一、一百二的时候,电机需要持续高功率运转,风阻也比在市区里大得多,电量的消耗速度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市区里开车像是散步,走走停停还能歇口气,能量回收系统还能帮你回点血;可一上高速,就变成了百米冲刺,体力消耗自然是飞快的。
如果你再打开空调,夏天制冷、冬天制热,那电量更是刷刷地往下掉。
很多车主都有过亲身体验,标称续航五百多公里的车,在高速上能实打实跑个三百公里出头,就算表现不错了,打个六折是常有的事。
这种续航的“打折”在平时可能还能接受,大不了提前规划一下充电路线。
但最怕的就是遇到节假日那种极端情况。
想象一下,春节返乡,你堵在高速上,前后左右的车都望不到头。
开油车的朋友最多就是有点无聊,车里的油还够他堵上大半天。
而你呢?
看着仪表盘上不断减少的续航里程,心里就像悬着一块大石头。
空调不敢开,音乐不敢听,生怕车子在半路彻底趴窝。
那种感觉,可不是简单的“没电了”三个字能形容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服务区,结果发现充电桩前面排起了长龙,几十辆车都在等着“续命”,那一刻,你可能会深深地怀疑,自己当初为了省那点油钱,到底值不值得。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居住在城市里,但没有固定私人车位的朋友。
电动车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的,那就是能方便地使用家庭充电桩。
如果你家有个固定车位,物业也配合,能顺利安上充电桩,那你的用车体验绝对是顶级的。
每天下班回家,把充电枪插上,利用晚上电价便宜的“谷时电”慢慢充,一度电可能也就三四毛钱。
第二天一早,车子又是满电复活的状态,随时可以出发。
这样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不到一毛钱,比坐公交车还便宜,这让开油车的朋友怎么能不羡慕。
但是,这个理想状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奢望。
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停车位本就紧张,根本没有固定车位一说;或者是一些管理严格的新小区,物业会以安全、电容不足等各种理由,拒绝你安装充电桩的申请。
一旦你没有了家庭充电桩这个“根据地”,你就只能依赖外面的公共充电桩。
这时候,电动车的经济优势就大打折扣了。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公共充电桩的电价,包含了电费和服务费,普遍在一块五到两块钱一度,是家庭谷时电价的三到五倍。
假设你的车百公里耗电15度,一年开两万公里。
如果用家充,一年的电费大概是一千出头。
但如果全靠公共桩,这笔费用可能就要飙升到五六千块钱。
这多出来的四五千块,几乎够一辆省油的家用车加小半年的油了。
这还仅仅是金钱成本。
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
你下班了,别人回家吃饭陪家人,你却要开着车满城寻找可用的充电桩。
找到了,可能还要排队;充上了,快充也得一个小时左右。
在寒冷的冬夜或者炎热的夏天,你坐在车里无聊地等待,那种感觉,会让你觉得这车不是你的代步工具,而是你花钱请回来的一个需要伺候的“大爷”。
省油钱不假,但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远比那点油钱更宝贵。
最后,咱们聊聊那些比较务实,打算一辆车开上个七八年甚至更久的朋友。
买车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家自然希望它能皮实耐用,开得久一点,将来换车的时候也能卖个好价钱。
从这个角度看,现阶段的纯电动车可能还不是最稳妥的选择。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电池的衰减,另一个是惊人的贬值率。
首先说电池,虽然咱们国家的电池技术,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电池的寿命和可靠性也越来越好。
但是,电池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它的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这是无法避免的物理规律,就像我们的手机电池用久了会越来越不耐用一样。
车企通常会提供八年或十几万公里的电池质保,保证电池的健康度不低于某个百分比,比如70%。
但这并不能阻止它衰减。
可能一辆新车时标称续航600公里的车,开个五年之后,实际满电的续航就只剩下五百公里不到了。
这种衰减对日常通勤影响或许不大,但如果你偶尔需要跑个长途,那续航就会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比电池衰减更让务实派车主在意的,是保值率。
汽车的保值率,直接关系到你下一次换车时的成本。
燃油车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款车型的保值率已经相对稳定透明。
一辆十来万的家用车,开个三五年,卖个六七折是很正常的。
但电动车的保值率,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因很简单,技术迭代太快了。
你今年买的搭载最新技术的车型,可能过两年就被续航更长、智能化水平更高、价格还更便宜的新款车型给比下去了。
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道理,在电动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手车市场的买家和车商,对二手电动车的电池状况更是心存疑虑。
毕竟,更换一块电池的费用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谁也不想接手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
所以,二手车商在收车时,会把这个巨大的风险成本计算进去,给出的价格自然就非常低。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开电车几年省下来的油钱,很可能在卖车的时候,一把就全都亏进去了,甚至还不够。
对于那些精打细算、希望资产能够保值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