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实车,我退订了尚界H5,原因有三点

最近有这么一件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一位朋友本来兴冲冲地订了一辆鸿蒙智行和北汽合作的新车——享界S7,结果去车展看了实车之后,回来就把订单给退了。

这事儿听着挺奇怪的,现在买车,尤其是买新能源车,大家最看重的不就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吗?

享界S7搭载的可是华为全套的顶尖技术,被很多人认为是这个价位能买到的最强智能系统,怎么就因为看了一眼实车,就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看了实车,我退订了尚界H5,原因有三点-有驾

难道是车子有什么硬伤?

还是服务态度不好?

都不是。

原因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小题大做,竟然是因为一个门把手。

一个门把手,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一个已经付了定金的准车主,下定决心放弃一辆“遥遥领先”的智能汽车吗?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咱们先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这位朋友去的是一个大型车展,那地方可以说是现在汽车圈最新技术、最潮设计的大集合。

各个品牌的展台都挤满了人,灯光打得锃亮,每一辆展车都擦得一尘不染,都在想方设法地展示自己最牛的一面。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官会被无限放大,对比也会变得异常强烈。

这位朋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鸿蒙智行的展台去的,想亲眼看看、亲手摸摸自己订的享界S7。

当他看到车的外观,坐进车里感受那块大屏幕和鸿蒙系统的时候,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毕竟华为的技术实力摆在那里,车内的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确实是目前市场上的第一梯队。

问题就出在他准备下车,手去拉车门的那一瞬间。

看了实车,我退订了尚界H5,原因有三点-有驾

他握到的,不是现在新能源车上流行的那种,按一下或者感应一下就自动弹出来的隐藏式门把手,也不是那种嵌在车身里,很有设计感的半隐藏式门把手。

他握住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机械的、需要用手从下面抠一下再往外拉的“老式门把手”。

说白了,就是十几年前燃油车上最常见的那种。

这一下,他整个人就愣住了。

他说,那种感觉非常“出戏”。

你想想看,在一个充满了未来感、科技感的新能源汽车展馆里,周围的车,不管是几十万的豪华品牌,还是几万块钱的亲民小车,比如五菱、比亚迪,都在门把手这个小细节上玩出了花样,力求让整个车身看起来更平滑、更整体、更有科技范儿。

唯独这台定位为行政级豪华轿车的享界S7,用了一个如此“复古”的设计。

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反差,就像你穿着一身帅气的西装,脚上却蹬了一双老布鞋,怎么看怎么别扭。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就是一个开门的工具吗?

传统门把手还更可靠呢,冬天不怕冻住,坏了也好修,紧急情况下救援也方便。

这话确实有道理,从纯粹的实用角度出发,传统门把手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优点还不少。

但问题在于,买车,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买一辆二十多万甚至更贵的新能源车,消费者买的早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了。

他们买的是一种体验,一种审美,一种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升级。

看了实车,我退订了尚界H5,原因有三点-有驾

这辆车的设计、做工、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着这个品牌对产品的理解和对消费者的态度。

这位朋友之所以会因为一个门把手就退订,他真正在意的,其实不是这个门把手本身好用不好用,而是他从这个细节里,读出了一种他不太能接受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敷衍”。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咱们打个比方,你花大价钱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旗舰智能手机,它的芯片超强,屏幕顶级,系统流畅得飞起,结果你发现它的充电口居然还是十年前那种老旧的Micro-USB接口,而不是现在主流的Type-C。

你心里会怎么想?

你可能会觉得,这家厂商在核心技术上确实厉害,但在一些用户每天都要接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的基础设计上,却显得不够用心,甚至有点糊弄事儿。

这位朋友看到享界S7门把手时的心情,大概就是这样。

他会忍不住去想,在一个如此显眼、直接影响用户第一印象的地方都选择了最省事、最传统的方案,那么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底盘调校、内部线路、隔音材料上,会不会也存在着类似的“妥协”和“将就”呢?

这种由一个细节引发的对整体品质的怀疑,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了。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华为“鸿蒙智行”模式的一个特点。

华为自己不造车,而是选择和不同的传统车企合作。

华为提供的是车的“大脑”和“灵魂”,也就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核心技术。

而合作伙伴,比如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以及和北汽合作的享界,它们负责提供车辆的“身体”,也就是整车的设计、生产和制造。

看了实车,我退订了尚界H5,原因有三点-有驾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它们都有一颗“华为芯”,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产品气质却各不相同。

这就像是同样的顶级发动机,装在不同品牌的车壳里,开起来的感觉和看起来的样子肯定是不一样的。

问界系列,因为赛力斯本身就是造车新势力,所以在设计上更敢于创新,整体风格更贴近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想象。

而享界S7的合作伙伴是北汽,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国企,它的造车理念和设计风格里,难免会带有一些传统和稳重的基因。

这个门把手的设计,很可能就是这种传统造车思维的一种体现:优先考虑成本、可靠性和生产便利性,而在设计的美感和潮流的跟进上,稍微慢了半拍。

这不是说北汽的制造工艺不好,恰恰相反,传统大厂的工艺基础通常都很扎实。

但这是一种理念上的差异,一种新与旧的碰撞。

最终,这位朋友的选择,其实也代表了现在很多消费者的心声。

他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

他们既想要华为带来的顶尖智能化体验,也希望得到一个设计在线、做工精致、细节完美的“车身”。

当这两者不能完美融合,甚至出现明显脱节的时候,他们就会用自己的钱包投票。

买车就像谈恋爱,有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就是某个点让你觉得“没感觉”,那这事儿就成不了。

这位朋友觉得享界S7的门把手让他“没感觉”,所以他选择放弃,再去寻找下一辆能让他心动的车。

这并不代表享界S7不是一辆好车,它强大的智能驾驶能力依然是巨大的吸引力,对于那些只在乎技术核心、不拘小节的用户来说,它可能依然是最佳选择。

但对于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个再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件事给所有车企,尤其是那些正在转型的传统车企提了个醒: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造车已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下足功夫,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