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年销量力压"蔚小理"登顶新势力榜首时,谁曾想短短三年后,这家曾被资本追捧的造车新贵竟深陷破产泥潭?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一纸公告,揭开了这家明星车企十年造车路的至暗时刻——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广告公司申请破产审查,累计司法案件超400起,被执行金额逾1.4亿元,股权冻结30次,215万元欠税公告如同催命符般高悬头顶。
这场崩塌早有预兆。自2023年起,哪吒汽车的销量曲线便如雪崩般坠落:年度销量从15.2万辆骤降至12.75万辆,2024年更断崖式腰斩至6.45万辆,2025年前两月销量竟不足千辆。 与其说是市场抛弃了哪吒,不如说是战略迷失让这家企业自毁长城。曾以10万元级车型横扫市场的"性价比杀手",在登顶后却执意冲击高端,推出的哪吒S搭载的400V充电架构、80TOPS算力芯片,竟比竞品落后两代技术,20万元定价区间里充斥着塑料感内饰与质量投诉,最终月销不足千台草草收场。
更致命的是造血能力的丧失。三年来183.7亿元的亏损黑洞中,每卖一辆车亏损超5万元,2023年单车亏损额甚至飙升到5.5万元。供应链体系暴露出惊人漏洞——与理想汽车相比,哪吒零部件采购成本近乎翻倍,混乱的"一车一策"开发模式导致隐性成本激增。 当2023年行业价格战打响时,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哪吒已无力招架,只能眼睁睁看着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后来者蚕食其根据地。
资本市场的耐心也在此时耗尽。2024年港股IPO折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账上28亿元现金难抵43亿元短期债务,E轮融资承诺的30亿元救命钱迟迟未到账。 即便今年3月与供应商达成20亿元债转股协议,对于超百亿负债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曾经的投资人周鸿祎虽竭力站台,直播痛批营销"自嗨",引入AI技术打造"哪吒GPT",终究难改资本抽离、工厂停工、App断网的连锁崩塌。
从桐乡工厂的机器轰鸣到维权经销商的愤怒呐喊,哪吒汽车的十年沉浮给行业敲响警钟:当性价比战略遭遇技术空心化,当流量狂欢掩盖不了研发短板,再绚烂的销量烟花终将化作满地灰烬。正如其名源神话中"剔骨还父"的悲情英雄,这家车企的陨落,又何尝不是一场未能逆天改命的现代寓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