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GB38031-2025电池新国标实施时间敲定,电动汽车行业将变革

2025年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敲定新国标实施时间——新车型自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批车型则需在2027年7月1日前完成改造或退市。这一时间表的公布,标志着电动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洗牌对汽车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产业无疑是个重磅影响!

定了!GB38031-2025电池新国标实施时间敲定,电动汽车行业将变革-有驾

一、新增测试项目详解:三大“生死关”考验电池安全

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新增多项严苛测试,直击行业痛点

1.底部撞击测试:底盘防护能力大考

考察点:模拟车辆行驶中遭遇减速带、石块等障碍物时,电池包底部抗冲击能力。

测试方法:采用30mm直径钢质撞击头,以150J能量连续撞击3次(相当于一辆1.5吨车辆以40km/h速度托底的冲击力)。

技术要求:撞击后电池无电解液泄漏、外壳无破裂、不起火爆炸,且绝缘电阻≥100Ω·m

定了!GB38031-2025电池新国标实施时间敲定,电动汽车行业将变革-有驾

2. 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快充时代的“耐久战”

考察点:长期快充导致电池化学稳定性下降后的安全风险。

测试方法:电池从25% SOC(荷电状态)充至80% SOC,总充电时间≤30分钟,循环300次后实施外部短路测试。

技术要求:循环后电池在短路条件下仍不起火、不爆炸,且热失控报警系统需在5分钟内发出警示

定了!GB38031-2025电池新国标实施时间敲定,电动汽车行业将变革-有驾

3. 热扩散测试修订:从被动报警到主动防御

触发方法扩展:新增内部加热触发(如模拟电池内部短路),与原有的外部加热、针刺方式并列,覆盖更全面的热失控场景。

技术要求升级:从“热失控后5分钟预警”升级为“全程不起火、不爆炸”,且产生的烟气不得对乘员造成伤害(如一氧化碳浓度≤100ppm)

定了!GB38031-2025电池新国标实施时间敲定,电动汽车行业将变革-有驾

二、行业变革:产业链的“多米诺效应”

新国标的实施将重塑行业格局,从新能源汽车车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包结构件企业到消费端产生连锁反应。

1. 新能源车企:技术竞赛与责任倒逼

设计重构:车企需重构电池包设计,例如加强底部防护、优化热管理系统,并可能转向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路线。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已提前布局无热扩散技术,而技术储备不足的小品牌或面临淘汰

责任明确:2026年6月后生产的车辆若因电池起火,车企将承担直接责任。比亚迪、小鹏等已启动电池包结构迭代,预计研发成本增加约8%。

2.电池企业:固态电池迎来风口

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巨头凭借NP(无热扩散)技术占据先机,但新规对液态电解液电池的天然缺陷提出挑战,固态电池因不可燃特性成为“终极解决方案”,相关产业链(如固态电解质、阻燃材料)将迎来爆发

3.电池包结构件厂家:材料升级需求激增

高强度材料需求激增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托盘具备更强的抗冲击能力,传统铝合金或普通钢材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防火与隔热性能强化热扩散测试升级为“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需控制烟气毒性,倒逼电池托盘集成多层隔热防护设计,如陶瓷涂层隔膜、阻燃涂层或气凝胶隔热层。

4.消费者:用车安全与成本双赢

2026年后购车的用户将享受更安全的电池技术,且因事故风险降低,车险费用或下降15%-20%。此外,电池寿命延长有望缓解续航焦虑,二手电动车残值率也将提升

安全标准重塑行业,电动汽车迈向新纪元
GB 38031—2025的实施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里程碑,更是行业洗牌的分水岭。从“逃生时间”到“零容忍”,新国标以铁腕手段倒逼全产业链升级,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量变”走向“质变”。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等技术的突破,电动汽车将彻底摆脱“自燃”标签,成为安全与智能并行的出行首选。这场变革,终将让消费者安心、行业焕新,中国新能源车的全球竞争力也将再攀高峰。

立即访问迈泰技术官网www.walmate.com ,获取电池托盘解决方案,以“低变形、高良率、智能化”工艺,领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赛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