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高原“萌牛”繁育记

新华社西宁8月8日电(记者李宁)入秋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天气渐渐变凉。在一处新建牛圈内,牧民邓有良一边拿着叉子添加饲料,一边打量着面前一群额头“光秃秃”的牦牛。
这些牦牛毛色黝黑,体格结实,额头处没有标志性的长角,显得十分可爱。“这些不长角的牦牛可是新鲜玩意儿,看着体型不大,体重却不轻,脾气还好。我放牧三十多年,第一次见到整个牛群都一个样。”邓有良说。
新华全媒+|高原“萌牛”繁育记-有驾
这是3月16日在大通种牛场拍摄的“阿什旦”牦牛。(新华社记者 李宁摄)
令邓有良感到新奇的“不长角的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繁育的阿什旦牦牛。这是国内首个“无角牦牛”品种,也是首个适于舍饲化养殖的牦牛品种。
“阿什旦”一词来源于大通种牛场境内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意为“石头堆起来高高的山”。
2020年,邓有良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4头“阿什旦”牦牛。舍饲一段时间后,邓有良惊喜地发现,阿什旦牦牛活动量小,增重速度快,每天能增重1千克左右,是传统放牧模式增重量的两倍;养殖半年后,体重比当地同龄牦牛平均提高20%。“上次有人来问价,阿什旦牦牛的收购价比同龄家养牦牛平均要高出700多元,卖出去增收不少。”邓有良说。
过去,牦牛饲养流传着一句话:“春乏夏壮秋肥冬瘦”。受自然环境影响,牦牛每年都要经历长膘掉膘的过程,饲养效率低。大通种牛场场长李青云介绍,青藏高原有长达7个月的枯草期,牦牛在此期间掉膘严重,影响出栏;牦牛肉也会季节性断供,影响牧民收入。
新华全媒+|高原“萌牛”繁育记-有驾
6月13日,牧民邓有良正在给牦牛添加饲料。(新华社记者 李宁摄)
2019年,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阿什旦牦牛可以圈养舍饲的特点,让牦牛增重容易、不掉膘,生长发育更快,实现了牦牛肉的四季均衡供给。”李青云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阎萍介绍:“阿什旦牦牛的显性特征就是无角,性格好,生产性能好,遗传性稳定,相比其他牦牛,易饲养、易管理。而没有牛角则占地少,还可以增加饲养密度,也便于在农区推广养殖。”。
如今,已有上千头阿什旦牦牛在青海、甘肃各地入户养殖。“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阿什旦牦牛的选育和推广力度,让更多高原‘萌牛’走进农牧区,为乡村振兴助力。”李青云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