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南京的“解散调整”风波,再次把“汽车城梦碎”这个话题推到台前。
不禁让人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南京曾经豪掷千金,引进了拜腾、博郡、前途等一众新能源车企,产业链也是相当完整,涵盖了从整车制造到电池回收的各个环节,妥妥的全国前列。
结果呢?
这些项目要么破产,要么搬家,要么就是产能闲置,跟预想的发展轨迹完全南辕北辙。
南京的失意并非个例。
看看温州,曾经的“中国汽摩配之都”,威马汽车落户温州曾被视为圆了30年的汽车梦。
谁成想,威马最终破产,温州的汽车梦也随之破碎。
还有江西上饶,从2013年到2019年,一口气引进了6个整车项目,砸下重金,结果也是一地鸡毛,有的项目破产,有的项目烂尾,让人唏嘘不已。
江苏如皋也是类似的剧本,早早入局新能源造车,结果引进的三个车企,陆地方舟破产,康迪汽车骗补后销声匿迹,赛麟汽车更是以一场3亿的鸟巢发布会草草收场。
这么多城市都在新能源汽车上栽了跟头,到底是什么原因?
难道真的是“造车容易,赚钱难”?
有人说,地方政府过于热情,盲目追求政绩,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一窝蜂上马项目。
也有人说,车企自身实力不足,过度依赖补贴,缺乏核心技术,最终难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或许,真相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地方政府的热情,车企的雄心,市场的残酷,共同编织了这曲“汽车城梦碎”的悲歌。
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怎样才能让“汽车城”的梦想照进现实?
产业规划如何更科学?
如何扶持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你对这些“汽车城”的未来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