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于8月底开启交付后,在9月和10月两个完整的自然月,都成为了中国市场大型(全尺寸)SUV销量冠军,比其它品牌全尺寸SUV销量总和还要多!
我们在理想汽车App社区中看到许多用户的真实反馈。
有的用户说,作为一名中年发福男子,虎背熊腰胖肚肚,战斗风格的运动座椅早已不适合自己,因为塞不进去。而一般的座椅,只能满足坐而已,谈不上舒适。开了那么多品牌的汽车,最满意的还是理想L9,能超越它的,只有还未发布的理想L7。
有的用户认为好的座椅按摩标准是按,推,揉,顶,捏,部位要准确,力道需恰如其分,犹如技师用手在服务。而理想L9上的座椅十点按摩,能选择部位和力度,能够满足不同按摩需求的家人。
有的用户提到二排右侧头等舱座椅、四向电动腿拖、精心设计的小桌板,称简直是豪华级的乘坐体验。
许多用户说,这才是给家人的座椅。
用户的真实认可,是最好的勋章。
近期,我们深度访谈了理想汽车座椅研发的负责人知行,我们到底是如何做出真正最好的座椅的?
受访者:知行
作者:大体格子
2021年7、8月份,在理想汽车研发总部停车场入口,知行拿出理想L9座椅的第一套样品请李想试坐,李想说:“这椅子坐着舒服”。
当时有很多同事也在场,有人夸知行:“你真行,老板认可了。”知行却没露出笑模样,“说句实话,当时我一点都没高兴”。
他只感觉到压力。每一次评审都伴随着风险,老板的想法和认知一直在持续迭代。怎样让李想每一次的评价都是接受和认可,如何让座椅批量地呈现合格的状态,还前路漫漫,命运未知。
极端的焦虑从那时起就一直存在,此后一年知行的白头发肉眼可见地长出许多。全公司对理想L9座椅的期望值非常高,知行自己对它的期望值也很高——他将理想L9的座椅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第一代座椅。
“那我一定要做出能够超越用户想象的座椅,一定是比理想ONE更好的,且要好出很多。如果只能提升一点点,如何称之为第一代座椅?”知行扪心自问。
01
对标百万豪车的基础舒适性
▶理想L9座椅设计之根本,是基础的舒适性
“把十点按摩、座椅通风加热这些功能通通去掉,只看乘员第一时间乘坐的体验是不是足够好,我们称之为基础舒适性。如果你的座椅硌屁股,用户不会因为座椅上有按摩、通风就不提了。其他所有配置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知行也一再对团队强调,评审座椅时,我们只评基础舒适性。
公司对理想L9座椅提出的要求是,基础舒适性必须满足每一个人。每个人驾驶习惯不同、坐姿不同、高矮胖瘦不同,而“舒适”也非常主观,受环境、温度、姿态,甚至衣服影响。“这对我们来说是极致的挑战,也正体现我们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
理想L9设定之初,我们在座椅舒适性上对标的几乎都是百万级别的豪车——宝马X7、奔驰GLS、沃尔沃XC90、雷克萨斯RX450,甚至是迈巴赫。我们对自己提出目标——理想L9的舒适性不能输给它们。
▶更符合中国人体工学的舒适性座椅
理想ONE时期,我们就非常重视舒适性。而骨架对座椅的基础舒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舒适性断面决定了人体和座椅形面的符合程度。
在2021款理想ONE基础上,理想L9对座椅骨架又做了一次全新的优化升级。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脊柱是有弯弧的。当座椅的支撑点和乘员的脊椎自然曲线吻合时,人才是自然舒适的状态。而只要乘坐过程中的姿态改变了脊椎的自然形状,时间长了必然会容易产生不适感和疲劳感。”
理想L9的座椅首次采用了中国人体模型做为开发依据,更贴合中国人的脊柱弧度,更符合中国人体工学。“在不调用其他所有功能件的基础上,座椅对乘员身体的支撑性更好,腰部该有支撑,侧翼该有包裹全部都有。”
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开车时手握方向盘,肩部对支撑的需求不大,但理想汽车的“头号用户”李想个子高,他开车时喜欢把后背贴到座椅靠背上,对肩部的支撑特别敏感。因此,理想L9对肩膀的支撑性也做了特别的优化和调整。
▶针针入孔的缝线工艺
“从行业内来说,理想汽车团队的效率如果自居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把它做明白、做透彻。我们的伙伴真的太拼了!”
知行以座椅团队为坐垫缝线专门研制的针针入孔的工艺举例子。
由于座椅坐垫后侧是两块布料缝拼的地方,缝线处必然会有轻微异物感,这是行业内很普遍、客观存在的情况,也并非大问题。
但我们不能接受。从2021款理想ONE开始,我们就死磕这个小问题,把能够想到的所有软化方案全都想到并尝试了——将原本刺毛条的方式改为吊紧;取消拼缝线,两块布料变成一块;布料的背面加一条拉紧的布条,加一根明线等等。
最终,我们寻找出最佳方案——我们的座椅面料是通风的,需要打上密集的孔,在缝纫的过程中,我们要让每一个针脚都完美地落在孔里边。
这个办法听起来简单,但行业内却极少有人用它提升座椅舒适性。因为实施起来很有难度,且容易产生新的质量问题和外观缺陷。每一个微小的创新背后都要背负巨大的压力,甚至是代价。
“在理想汽车,主观问题也需要拿数据和事实说话。针对每一个设想,我们都要进行大量验证和对标,弄清楚这背后可能会产生多少问题?怎么样去解决,才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知行说,这就是研发工程师的职责之所在。
针针入孔的缝线工艺,最终延续到了包括理想L9在内的后续车型上。
▶花几个月,消灭一条褶皱
理想L9主面料使用的是nappa真皮,辅面料使用的是PU。PU的延展性好,但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受压后回弹到原状所需的时间更长,因此边角容易起褶皱。
“我对标了全世界所有使用PU 的车,包括 BBA 和精致性工艺比较好的日系车,全都有明显褶皱,我就没见过哪个座椅完全不带褶的。”知行提起,一次座椅评审时,当时李想的回复是:“有点小褶皱,没事。”
“我腰杆够硬了吧,老板支持我。结果怎么着?”让知行没想到的是,这回换成团队不认了,即便他拿出会议纪要也没人听他的,“大家都说,咱们车上不允许出现褶皱。”
主驾坐垫左后角是褶皱是最顽固、最容易出现的地方,驾驶员上下车时这里会受到挤压,长时间乘坐也会挤压这里。
供应商屡次提出放弃,向我们团队大倒苦水:“不光你们理想汽车做对标工作,我们也在做。BBA的外观标准里边都明确定义了多大褶皱值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偏你们不行?为什么你们要拿这么苛刻,超出整个行业的标准来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你们的标准就不能改一下吗?”
为了消灭这条褶皱,我们和供应商反复地折腾了好几个月,多次调整面套版型,最终解决了。
▶从黑匣子到灰匣子
在行业内,座椅是「黑匣子件」。标准流程一般这样的——从骨架到发泡、面套、吊线方式均由供应商来实现,主机厂只为产品定义参数和指标,并进行验证。
理想 L9 初期,座椅团队就跟供应商共同商量骨架该怎么调整,发泡、面套、塑料件都是全新开发。在座椅开发过程中,我们的工程师团队真真正正地参与其中,把理想的设计理念、要求、定义全部输入给供应商。
“可以说,我们把座椅从黑匣子件变成灰匣子件。对理想L9舒适性有贡献的方案,90%是由理想汽车的团队提出来的。包括新增的功能件的布置方案,几乎100%都是我们团队提出来的,我们定义好设计状态后,供应商只需要去帮我们实现。”
正因此,理想L9座椅的舒适性在行业内来讲都是顶尖的。
02
行业内从未有车做到
舒适同时呈现这么多功能
知行笃定和自信地提到:“行业内还没有任何一款座椅能够具备极致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呈现这么多功能。”
▶从56毫米到30豪米,比几百万豪车的小桌板还薄
理想L9设计小桌板之初,参考的是一款售价几十万的MPV,但该小桌板厚 56 毫米。我们对理想L9的要求是,不但要坐着舒服,空间还要最大,所以我们无法接受这么厚的小桌板,它会把背板厚度拉高。我们要对厚度进一步优化。
但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我们最多只能优化4毫米,“不痛不痒”。李想给出明确要求——至少再优化20 毫米。
我们需要全新的结构,且研发时间只有一个月。
供应商没见过这么薄的小桌板,只好选择“躺平”:“对不起,干不了。”任务在前,我们不能退缩,自己团队的伙伴得顶上。
这一次,我们找到的是一款几百万豪华车上的小桌板,36毫米的厚度接近我们的优化要求。但知行手头没有实车或者座椅,只好到处找图片,后来是供应商帮我们找到了一台车,拍了一段视频。
我们团队反复看视频发现,小桌板的铰链结构很特别,在X方向占用空间更小,给我们做薄提供了方向。因此我们也需要重新布置铰链。
团队工程师从最基础的机械原理开始摸索,一点点地去布置呈现。最终,理想L9上的小桌板厚度做到了30 毫米,比李想要求的还薄,知行直言:“我们可以说做到极致了,极致到再让我压缩 0.1 毫米,我都压不了。”而厚度仅仅小桌板研发过程中 N 多的挑战之一。
小桌板内部有一块衬板,是铝合金压铸的,这一项工艺在行业内非常少见。工艺的突破是从用户角度考虑催生的——塑料件的强度撑不起来,铸铁的又太重,座椅团队只能往新工艺方面去想办法。小桌板的铰链也特别采取了重量更轻、外观效果更好的锌合金。
从MPV到超级豪车再到航空航天的桌板,虽然我们有参考,但依然存在太多的未知,要颠覆的东西也太多了。座椅团队一路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前进,不断地在未知中摸索确定性和答案。“过程中没人敢打保票一定能设计得出来。这一套方案冻结数据经历了千难万难,真是我们的心血。”
一个月开发期内,一共有三版整体方案、无数轮小创意的验证,“那一段时间团队的伙伴天天半夜11点、12点下班。”
▶四向腿托:推翻老板的决定,只有在理想汽车的价值观之下能做到
受结构限制,行业内腿托都是出现在MPV车型上,非MPV车型仅有迈巴赫带腿托。最开始,理想L9布置的是二向腿托,知行接到指令后,看了看尺寸,发现二向只能支撑到小腿肚子,“顶一会血液流通不畅,就会特别难受”。
他提出,要让腿托的支持范围加大,必须增加延伸结构,让腿托再向前延伸出小腿肌肉区到脚踝。
“从用户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我们花费成本加了腿托,反而变成槽点,那宁可不加。四向腿托,我从头坚持到尾,从来就没有让步过。”知行说。
所有新的尝试都要冒风险和压力。两向腿托变四向腿托,成本翻倍、重量翻倍。
知行带着手工样件找到李想评审,“我说想哥,我还是想争取做四向腿托。他问我为什么?我跪到车下面,抱着李想的腿,顶着他的小腿肚子,告诉他现在呈现的是二向腿托的感受。”随后,知行再让他体验四向腿托的支撑效果。
“李想说,我明白了,你做。但我说,四向成本高,贵一倍。李想毫不犹豫,又回答我,没问题,你做。”
因为这件事,很多人冲知行竖起大拇指说:“你太牛了,你把李想的想法都掰过来了。”而他觉得,“如果我们没有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没有这样的老板,我是不可能有这种行为和想法的。”
知行认为,深受用户好评的小桌板和四向腿托能够实现,都是价值观的胜利。“在理想汽车,我们倡导做正确的事,不做简单的事,如果没有这个理念支撑,我们或许也会像供应商那样躺平,坚持不到最后。”
在理想汽车,只要是站在用户思维上做事,永远被鼓励的,被尊重的。
▶成年人的选择:十点按摩的舒适和靠背尺寸全都要。
我们希望理想L9的座椅舒适性真正兼顾到每一位家庭用户,每一排座椅舒适性都要好。而“首位用户”李想有两个特点:身高超过180,体型超过90%多的中国人;坐过太多豪车,对舒适性十分挑剔。
一般车辆内部空间评审时,二三排试乘人员的身材会略小一些。然而李想是怎么评审座椅的?一排二排三排的测试人员都是他。
评审第三排的脚腿部空间时,李想的反馈是“顶腿”。二排靠背要想办法优化减薄。
靠背的厚度增加,是因为理想L9搭载了十点按摩功能,按摩的电机系统和座椅通风的风扇系统难免重叠,导致座椅靠背的空间厚度加大了。
“如果把靠背打开,你会看到密密麻麻的的各种布置——通风的风扇、十点按摩的电机、气阀、气管、腰托、还有 4d 震动,且十点按摩从上到下,遍布整个靠背。”
理想L9可以说是“成年人的选择”——全都要:要薄要舒适,按摩、通风的性能不能受影响,空间得做到最优,且不能牺牲任何功能体验。
李想说,不让用户在理想L9的座椅上找到任何一处槽点。这是一件极端有挑战的事。
“没有槽点,目前我没有见过哪款车能够做到。我们想做到,就要在能力范围之内,不断地自我挑战。每一次尽可能地呈现最优的方案,新的挑战来了,我们要再去想办法优化。”
在设计十点按摩功能之前,座椅团队特别去体验了八点按摩的车,“我们不是很满意,一是按摩逻辑不好,二是肩部缺少按摩。”
于是在理想L9上,我们决定做十点按摩。首先,要考虑按摩哪个部位会让人感觉更舒服,能不能布置下按摩点位。其次,我们要实现更好的按摩的逻辑。
工程师们动手写了几十种按摩逻辑,每一种都让供应商编程输入软件,再由我们亲自体验,最终筛选保留 8 种按摩逻辑,实现了SPA级十点按摩功能。
知行认为,成就理想L9座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第一代座椅的,是焦虑和挑战。
焦虑来源于理想汽车对座椅的关注度和要求实在太高,“容不得半点风吹草动”。且焦虑是持续的,甚至延续到理想L9上市之后的现在。
而我们遇到的是行业内天花板级别的挑战,几乎每一次问题,都超出了团队当时的认知,打碎重建、不破不立的极端情况成为了日常。
知行建立了一个飞书文档,分享给全公司所有跟座椅相关的部门伙伴。
“所有他们认为在座椅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没有验证的方法,可以没有标准,就先把问题放上来。我们来想标准试验方法,再去跟供应商协商怎么验证。”
理想L9的座椅的设计对理想汽车的意义是什么?
知行说:“后续所有产品的座椅设计相对来说,变得简单了。预计将在明年上市的理想L7的二排的舒适性更好了。”
好到啥程度呢?我们的产品规划负责人成为了理想L7座椅的头号“推销员”,他见所有人都会骄傲地吆喝:“来,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座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