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那就是大众这个咱们再熟悉不过的品牌,好像要出个“大招”了。
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名单里,出现了一款挂着金色大众标志的新车,名叫ID.UNYX 与众。
这可不是咱们平时在路上见到的普通大众,它一亮相就透着一股不一样的劲儿,明摆着是冲着现在国内卖得最火的理想L9、问界M7这些车来的。
这就有意思了,大众这个在中国市场当了几十年“老大哥”的品牌,这次是真要拿出压箱底的本事,跟咱们的国产品牌掰掰手腕了吗?
还是说,看着咱们国产车越做越好,它也开始有点着急,想学点新东西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大众怎样的盘算,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车本身,到底有啥特别的。
首先,这车个头是真的不小。
车身长度达到了5米,轴距超过了3米,这个尺寸放在那儿,比大众自家的豪华SUV途锐还要大上一圈,绝对是全尺寸SUV的气派。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它的样子。
过去咱们一说起大众车,脑子里浮现的可能都是那种方方正正、有点保守的设计,但这款车完全不一样。
它的车头看起来很短,让整个车身显得特别有冲劲儿,还用了现在高端车才流行的无框车门,这在以前的大众车上是根本不敢想的。
再加上全黑的车顶柱、隐藏式的门把手,甚至连车屁股后面的大众标志都能发光,而且还是金色的。
这些设计凑在一起,让这台车开在路上,你一眼就能认出来,它绝对不是一台普通的“大众”。
可以说,大众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改变大家对它的老印象,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时髦。
当然了,光有个好看的样子还不够,现在的消费者可精明着呢。
这台车真正的核心亮点,是它用了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款800V高压平台。
这个800V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它解决的就是电动车主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充电慢。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以前大部分电动车,就像是用一个老式的慢充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得等好几个小时,特别耽误事。
而这个800V平台,就相当于给汽车换上了最新的超级快充,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根据官方的说法,用现在常见的超级充电桩,你只需要停下来喝杯咖啡的功夫,大概15分钟,就能给车子充进去超过400公里的续航电量。
这一下子就把充电焦虑给解决了。
再加上它用的是咱们国家宁德时代生产的好电池,一次性充满电,标称的续航里程能超过700公里。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日常上下班通勤,可能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足够了,就算是周末想去周边城市玩一趟,也基本不用再提心吊胆地盯着电量表了。
硬件方面听起来确实很能打,但现在买电动车,大家更看重的是它的“脑子”,也就是智能化的水平。
大众宣传说,这台车配备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点讲,就是这台车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开车。
比如,你从商场的地下车库出发,它可以自动帮你开出车位,然后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跟着前面的车行驶,再自动上高速公路巡航,到达目的地后,还能自己找到车位停进去。
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咱们国内的头部品牌,比如华为和小鹏,现在已经开始推广不需要高精度地图就能在城市里实现领航驾驶的功能了。
这就好比,大众的系统可能还需要依赖详细的导航地图,像一个严格按照指令开车的机器人;而咱们国产的先进系统,则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即使在地图没覆盖的陌生小路,也能根据周围环境做出判断。
所以,大众这套系统最后用起来到底顺不顺手,能不能跟上国内的步伐,还得等它真正上市后我们才能知道。
聊完了车,咱们再来分析一下大众的“小算盘”。
为什么要特意搞一个“金标”出来呢?
这步棋其实走得非常聪明。
大家都知道,大众这个牌子在咱们心里的印象,就是皮实耐用、价格亲民。
如果它直接把一台电动车卖到三十多万,很多人可能一时间接受不了,觉得“一个大众凭什么卖这么贵?”。
但要是放在奥迪品牌下卖呢,又显得不够高端。
所以,大众就在普通大众和奥迪之间,开辟了这么一个新的“金标”系列。
这样一来,它既可以用全新的电动技术来打造一个更高端的形象,把车价提上去,又不会影响到原来普通大众车型的市场。
根据现在大众其他电动车的定价,以及理想、问界这些竞争对手的价格来看,这台新车的主力版本,价格很可能就在30万到35万之间。
对于很多一直信赖大众品牌,但又想尝试高端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花这个钱买一台德国品牌的全尺寸大SUV,还带着最先进的800V快充技术,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
但是,先别急着觉得大众这波稳了,这台车最大的一个问题,或者说最大的一个风险,就是它的上市时间——要等到2026年。
2026年!
在现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年时间,足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两年前,谁能想到问界能卖得这么火?
谁能想到小米造的车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现在大众引以为傲的800V快充,到2026年的时候,可能早就成了二十多万车型的标准配置了。
要知道,咱们的蔚来汽车已经在研究900V技术,智己汽车的续航都奔着1000公里去了。
到时候,大众这套硬件还能算得上是“领先”吗?
这就很难说了。
比硬件落后更让人担心的,是软件。
用过大众车机系统的人可能都有体会,虽然一直在进步,但跟华为的鸿蒙系统或者小鹏的智能语音助手比起来,流畅度和智能化程度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这就像一个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在追赶一个天生的电脑天才。
虽然大众也说他们的车支持在线升级(OTA),可以不断变聪明,但传统汽车公司的更新速度,真的能跟上那些互联网公司“一个星期一小更新,一个月一大更新”的节奏吗?
这背后是整个公司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差异。
大众这次虽然是在安徽的新工厂生产,摆脱了一些老合资厂的束缚,但它要面对的,是华为、小米这些本身就是搞技术出身的对手,人家的打法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这台金标大众新车,更像是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路上扔出的一块探路石。
它代表了一种融合:德国严谨的造车工艺,遇上了中国高效灵活的供应链;传统的设计理念,碰上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潮流。
这不仅仅是大众一家的事,也反映了所有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共同挑战。
你看,丰田在加紧研发固态电池,标致雪铁龙的母公司甚至直接投资了中国的零跑汽车来获取技术。
这说明,世界汽车的格局正在改变,中国正在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被学习的对象。
最后,咱们不妨也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
假如把这台车方向盘上的那个金色大众标给遮住,你觉得它还值30万吗?
当咱们的国产品牌,已经用实力把同样拥有800V快充技术的大SUV价格做到了25万以内的时候,消费者是会继续为“德国品质”这个故事和品牌情怀买单,还是会选择性价比更高、智能化体验更好的国产车呢?
也许到了2026年,大家买车时讨论的重点,早就不是续航多几公里、充电快几分钟了,而是车里的那个AI助手够不够聪明,能不能像个贴心管家一样懂你的需求。
到那个时候,大众这位昔日的王者,还能不能抓住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心,确实是个未知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