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药丸”的调调,这些年就没断过,在网上都快成月经贴了。
尤其是眼瞅着国内新势力车企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这股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可最新财报一出,直接给看衰的泼了盆冷水。
2024财年净利快摸到2400亿人民币了,掰着手指头数数,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七大金刚加一块儿的利润,还不够人家丰田塞牙缝的,只有个零头!
这数据一摆出来,是不是有点抓瞎?
难道咱们天天吆喝着换道超车,其实只是在原地画圈圈?
车子是卖出去了,可钱袋子却没鼓起来,这又是哪门子玄学?
先别急着唱衰。咱们得抽丝剥茧,好好盘一盘这事儿。
一方面,国内车企这几年在销量上确实是高歌猛进,尤其是在电动化这块儿。
比亚迪的异军突起,让大家伙儿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线生机。
但是,销量高并不等于能旱涝保收。
咱得承认,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那叫一个血雨腥风。
为了抢滩登陆,各家车企都开始跳水大甩卖,你降一万,我抹两万,到头来,都在玩儿赔本赚吆喝的把戏。
就拿那七家车企的营收总额来说,跟丰田比,其实也差不离儿。
可利润却差着十万八千里,这数字一出来,就够扎眼的。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咱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卖出去的车,利润空间被压榨得体无完肤。
另一方面,丰田的吸金能力,也不是浪得虚名。
虽说在国内市场,丰田也卷入了降价促销的漩涡,但在海外,丰田的品牌号召力和销售渠道依然坚挺。
人家在全球织了一张大网,不把所有鸡蛋都搁一个篮子里,抗风险能力自然不在话下。
与一般认知相左,丰田在全球的销量基本盘仍然稳如磐石,而且在一些新兴市场,丰田的品牌溢价能力依然杠杠的。
这就意味着,丰田能在这些地方攫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填补国内市场的亏空。
所以,问题的癥结不在于卖了多少车,而在于怎么把钱装进兜里。
国产车企现在面临的窘境,是过度依赖本土市场,以及沉迷于价格战的泥潭。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咎于“技术不行”、“牌子不够硬”时,是否忽略了“全球化突围”的重要性?
瞅瞅那些在海外混得风生水起的国产车企,哪个不是早早地在海外跑马圈地?
哪个不是靠着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在新兴市场站稳了脚跟?
再说了,咱们国产车在海外的售价,那可比国内翻了好几番。
同样的车,在国内卖20万,到了国外,没个40万你都拿不下来。
这其中的油水,可想而知。
当然,全球化布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长期的真金白银投入,需要对当地市场有庖丁解牛般的了解,更需要一套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
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国产车企想要真正雄起,就不能只盯着家门口这点地儿。
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开疆拓土,才能真正提高盈利水平,才能跟丰田这种老牌劲旅掰掰腕子。
与其说丰田“网上已倒闭”,不如说这是给国产车企敲响了一记警钟。
销量固然重要,但兜里有粮才是硬道理。
只有真金白银落袋为安,才能有底气搞研发,才能在未来的赛道上屹立不倒。
而把目光投向全球,寻找新的增长极,或许才是破局的钥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