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挑车就像解一道高数题,变量太多,防不胜防。就拿领克09 EM-P五座Max那“23.58万起”的吆喝来说,初瞅一眼,还以为领克要搞啥普惠行动,结果定睛一看,嚯,敢情这价格是建立在“你得是个补贴富矿”的前提下。国家给点,地方赞助点,厂家再塞点添头,这才勉强凑出来这么个数字。这感觉,就跟在直播间抢红包,辛辛苦苦点半天,最后发现到手的只有三毛二。车子本身或许不赖,但这种“价格障眼法”,未免显得有些掉价。
领克09这车,早些时候朋友提了台六座顶配,开过几次,地盘的厚重感确实没得说,动力也够使。只是那套车机系统,用起来总觉得差点意思,像是功能机时代的智能体验。现在出了五座版,照理说更熨帖家用场景了,毕竟谁没事儿天天带着俩空座兜风?可这价钱,跟六座版愣是咬得死死的,甚至还可能反超,这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本还期待五座能稍微“亲民”些,结果直接被泼了盆冷水。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领克自家的“二公子”900,直接把流量截胡了。那边厢刚发布,订单就蹭蹭往上涨,09五座版这边,连个响动都没听见。话说回来,同样是兜里揣着25个W,一个是上市两年的“老款”,一个是全新架构、智能配置拉满的“当红炸子鸡”,搁你你选哪个?这就是现实,09这五座版,就像是迟交的功课,等你终于磨蹭完,老师的注意力早被别人的优秀作业吸引走了。
平心而论,领克09 EM-P那套插混动力总成,底子还是不错的。大容量电池、双电机加持,纯电能城市通勤,油电混合能长途奔袭。但现在这车市,卷的是啥?是智能化体验!隔壁理想,直接押宝增程+智驾,问界M7更是把鸿蒙座舱搬上了车。反观09,智驾还在L2徘徊,激光雷达不见踪影,车机虽然还算顺滑,但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不是说这车不行,而是它的进化速度,着实跟不上竞争对手们“开挂”般的步伐。
这五座Max版本,究竟“Max”在哪?除了后排那俩“航空头等舱”座椅,似乎也没啥特别的。座舱设计、用料做工,跟六座版如出一辙,智能化水平更是原地踏步。说白了,这个“Max”更像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你的钱包”,而非配置上的跃迁。如果领克铁了心要靠这五座版打出一片天,要么降价,要么拿出点让人心动的“硬货”。否则,消费者心里难免犯嘀咕:“我为啥不看看更实惠的腾势N8,或者更聪明的理想L7 Pro呢?”
总而言之,领克09 EM-P五座Max,与其说是“横空出世”,不如说是“姗姗来迟”。它更像是一个“填空题”,而非“改写规则”的选手。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莫过于那句“23.58万起”的宣传语,一不留神就让人产生“抄底”的错觉。等到真正走到店里,才发现这价格远不如想象中那般诱人,得把各种补贴叠加到极致,才能勉强达到“宣传同价”。
在当今这个“内卷”到极致的车市,品牌想要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光靠技术和平台远远不够,还得“言行合一”。少玩点文字游戏,多拿出点真材实料,才是制胜之道。所以,你觉得领克09五座版这车,值得下手吗?亦或是,给你25万的预算,你会把目光投向谁?评论区咱们唠唠嗑,如果大家呼声高,下次就给大家扒一扒领克900的“旗舰野心”。
与普遍认知相悖的是,车企的营销之道往往深藏玄机,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矛头指向“博人眼球”时,是否忽略了品牌定位、市场博弈以及消费者心态等更为隐蔽的因素?仅凭“23.58万”这串数字,便足以窥见消费者对透明定价的期盼与对虚假宣传的厌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