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这玩意儿,街溜子上天天见,但要说起里头的“细碎儿”——那些个零部件供应商,恐怕不少老铁就得抓瞎了。
最近,一溜儿汽车零部件大拿,甩出了2025年头一季度的账本,电装、宁德时代、现代摩比斯、麦格纳、潍柴动力、爱信……嚯,数了数有廿七家,数据糊一脸,看着就头疼。
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些数字可不是冷冰冰的算盘珠子,它们可是牵动着汽车圈,乃至整个球村经济的神经。
说白了,这些供货商过得舒不舒坦,直接挂钩着咱开的车够不够劲儿,价码实不实惠,甚至关联着咱的饭碗。
先瞅瞅这账本给人的第一感觉。
有人吃香喝辣,有人喝西北风啊!
像电装、现代摩比斯、爱信、宁德时代,那利润就像坐了火箭,尤其是宁德时代,净利润嗖嗖往上窜,涨了三成多,简直是躺赢。
但也有像丰田纺织、捷太格特,直接利润跳水,一个赛一个惨。
这就有点意思了,都是给汽车攒零件的,这境遇咋就云泥之别呢?
一种说法是,新能源汽车这股邪风,直接颠覆了旧秩序。
像宁德时代,那可是电池界的泰斗,新能源车卖得越火爆,它就越滋润。
而那些在老式油车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炮儿,转型慢了半拍,自然就有点儿吃瘪。
瞧瞧,舍弗勒集团,季度营收是水涨船高,猛增了四成多,但EBIT利润却掉了三成多。
这说明啥?
说明它可能是在新能源这块儿砸了不少银子,短期内还没见回头钱,或者说,新能源这摊子的盈利能力,暂时还不如老本行。
还有,环球经济大势也在拿捏这些企业。
比方说,安波福,一季度直接赔了1100万刀,要知道去年同期它可是进账2.18亿刀的。
这赔钱的原因,估计就跟全球汽车市场的整体萎靡脱不了干系。
当我们顺手就把锅甩给“转型速度慢”或者“市场不景气”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的水有多深?
就说供应链安全。
想想前几年,芯片告急闹得鸡飞狗跳,多少车企被迫歇业停产。
这说明啥?
说明汽车产业链就像薄脆饼,一碰就碎。
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一家供货商的,风险就更高了。
再说技术革新。
汽车圈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新花样层出不穷。
那些能踩准技术革新节奏的企业,就能在赛道上遥遥领先,反之,搞不好就得被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也不能无视咱中国市场的崛起。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金窟,也是新能源汽车跑得最快的地盘。
像潍柴动力、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福耀玻璃、国轩高科、德赛西威这些中国厂牌,业绩都还算能打,这跟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看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账本,不能只盯着表面的数字,要看到背后的风向、挑战和机遇。
这些数据,也照出了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正在乾坤挪移。
以前,欧美日韩企业说了算,现在,中国企业正在迎头赶上。
单单宁德时代一家的营收,就碾压了不少老牌零部件巨头。
这说明啥?
说明中国企业正在从“追赶者”变成“领头羊”,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吃重的。
但也不能盲目自嗨。
中国企业虽然蹿升迅猛,但在技术底蕴、品牌号召力等方面,跟欧美日韩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路要赶。
想要真正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称王称霸,中国企业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言以蔽之,这些账本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它们是汽车圈变革的缩影,也是全球经济晴雨表。
透过这些数字,能看到发财的机会,也能看到潜藏的危机。
而对于咱这些升斗小民来说,更应该关注这些动向,因为它们最终会影响到咱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品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