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这几年真是个“神仙打架”的地方,谁家都想分一杯羹。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有人站上金字塔顶端,也有人摔得粉身碎骨。哪吒汽车,就是后者。从曾经的销量冠军到如今的破产审查,这个曾经的“黑马”,变成了一地鸡毛。228亿融资打了水漂,供应商围堵,CEO张勇直接“跑路”英国,这一系列操作让人目瞪口呆。新能源车企的末路,究竟是造车梦碎还是战略迷失?
一、销量冠军到销量“查无此数据”,哪吒是怎么一步步跌落的?
哪吒汽车曾经的辉煌,真的是让人羡慕。2022年,它以15.2万辆的销量登顶新势力销量冠军,风光无限。但到了2023年,情况急转直下,销量同比下滑16%,只卖出了12.7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51%。再到2024年,全年销量仅6.45万辆,同比暴跌49%,12月单月销量更是只有237辆,创下历史新低。
而到了2025年,这个“跌落”变成了“消失”。1月销量110辆,同比暴跌97%;2月销量159辆;3月虽然没有明确数据,但一季度销量只有1.2万辆,同比下滑67%。甚至到了4月,多个平台统计显示销量为零,批发销量也查无数据。可以说,哪吒汽车在市场上已经彻底“隐形”。
这个销量数据,既是市场对产品的真实反馈,也暴露了企业管理和战略上的问题。曾经的“黑马”为什么会跑到这一步?
二、张勇“跑路”,方运舟上位,能救得了这艘沉船吗?
哪吒汽车的管理层变动,可以说是这场悲剧的另一个高潮。原CEO张勇在一系列风波后,选择“逃至”英国,而法人方运舟则不得不站到台前,试图扭转局势。
方运舟的计划听起来很美好:推行全员持股、变革组织机制、拓展海外市场,还定了个目标——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听着挺有希望,但问题在于,这些战略的实施都需要资金。而哪吒汽车的资金链早已绷紧,228亿融资打了水漂,供应商欠款越来越多,IPO计划成为了“最后的笑话”。
方运舟将哪吒的困境归结为市场竞争和自身战略问题,试图通过IPO来拯救企业。但市场可不是慈善家,不会因为你喊几句口号就给你钱。最终,这个自救计划失败了,供应商围堵、破产申请,让哪吒汽车的命运走向了“句号”。
三、破产审查背后:新能源车企的残酷竞争
哪吒汽车的故事,其实是整个新能源车企竞争的一个缩影。这个赛道,看起来很有前景,但竞争是真刀真枪,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淘汰。
哪吒的破产审查,可以说是一个警钟。新能源车企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技术、营销、管理缺一不可。而哪吒在这些方面,显然做得不够好。比如它的产品线更新拖沓,市场定位模糊,战略执行不力,这些问题叠加起来,让它在竞争中逐渐掉队。
此外,资金链断裂也是压倒哪吒的最后一根稻草。新能源车企本身就需要巨额投入,而一旦融资受阻,企业就只能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哪吒的破产申请,就是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
四、228亿打水漂,谁来为哪吒汽车买单?
说到哪吒汽车的破产审查,不得不提它的228亿融资。这些钱,本来是用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但最终却被“打了水漂”。供应商的欠款、市场的销量暴跌,让投资人和债权人都成了这场悲剧的“买单者”。
现如今,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已经被申请破产,案件由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意味着,哪吒汽车再也无法靠自身力量翻身了。接下来,它的资产可能会被清算,甚至被其他企业接盘。但问题是,谁愿意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
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如此残酷,优质资产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而像哪吒这样的“残羹冷炙”,想要找到重整管理人,恐怕也很难。可以说,哪吒汽车的命运已经基本尘埃落定。
哪吒汽车,从曾经的销量冠军到如今的破产审查,短短几年间完成了一个“从巅峰到谷底”的跌落。它的失败,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自身战略失误的体现。张勇“跑路”、方运舟自救失败、供应商围堵,这些剧情看着像电视剧,但却是真实发生的商业悲剧。
新能源车企的赛道,虽然看起来充满机会,但也同样充满风险。哪吒汽车的故事,或许能给其他企业一个警示:在这个赛道上,只有真正强大的企业才能活下去。对于哪吒汽车的结局,你怎么看?它的失败,是造车梦碎还是另有原因?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