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聊起买车,是不是感觉跟前几年不太一样了?
以前大伙儿一说到好车、豪车,那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奔驰、宝马、奥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BA。
开上这三家的车,那不光是代步,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走到哪儿都觉得有面子。
可是,这风向好像说变就变了。
到了2025年,我们再看汽车市场,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咱们觉得高高在上的BBA,日子好像没那么好过了。
咱们不凭感觉说话,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
就拿2025年上半年来说,奔驰在咱们中国的销量,竟然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4%。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奔驰这样的老牌大哥来说,可以说是相当扎心了。
宝马和奥迪呢,虽然销量上看着还算稳,但你要是细究一下他们卖出去多少辆新能源车,那数字就有点拿不出手了,跟整个行业里新能源车占的比例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与此同时,咱们自己的品牌,像比亚迪、理想、问界这些,反倒是在中高端市场里越卖越火,势头非常猛。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打鼓了:难道说,BBA在中国叱咤风云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吗?
面对咱们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这三位德国来的“老贵族”,是打算就这么看着市场被抢走,还是准备拿出点真本事,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呢?
答案很明显,BBA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把宝都押在了2025年的下半年,准备一口气推出将近10款重磅新车,目的就一个:打一场漂亮的“反攻战”。
而这场战斗的核心,不再是他们过去最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了,而是变成了两个新的关键词:智能化和电动化。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新战术——和中国的科技公司深度合作。
这背后,其实是他们不得不承认,在造智能汽车这件事上,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
先来看看奔驰。
奔驰这次要出的纯电长轴距CLA,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专门对着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的。
车子本身是漂亮的轿跑风格,但为了让我们坐着舒服,硬是把轴距加长了40毫米,后排的座垫也加厚了10毫米。
这种细节上的调整,说明奔驰真的在研究我们中国人的需求,知道我们买车不仅要自己开着爽,还要家人坐着宽敞。
技术上,800V高压平台能让充电变得飞快,号称866公里的续航也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里程焦虑。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台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是由奔驰在中国的团队主导开发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有消息说,奔驰可能会用上魅族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以后奔驰车里的那块大屏幕,操作起来可能就跟我们用国产手机一样流畅好用了。
此外,奔驰还要推出纯电版的GLC,性能直接拉满,最强的AMG版本零百加速能进4秒,奔驰的老总甚至放话说,这车的操控感能跟跑车AMG GT掰手腕。
看得出来,奔驰既想用本土化的智能体验来讨好我们,又想用自己擅长的性能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再看宝马,它走的路线更像个“科技控”。
即将发布的全新iX3,可以说是把能上的科技配置都给安排上了。
想象一下,你一坐进车里,面前是一块横贯整个前挡风玻璃下方的40英寸超大屏幕,所有的行车信息都投射在上面,还有3D效果的抬头显示,感觉就像在开科幻电影里的飞船。
为了让驾驶员操作方便,中间那块大屏幕还特意做了个17.5度的倾斜。
这还只是硬件,软件上宝马的动作更大,直接宣布要接入华为的鸿蒙系统生态。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以后你的宝马车,能跟你的华为手机、手表、平板无缝连接,车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铁盒子,而是你整个智能生活的一部分。
语音助手也是跟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更懂我们中国人的说话习惯。
在最核心的电池和续航上,宝马用了宁德时代最新的大圆柱电池,能跑900公里,而且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350公里的续航,这下出门远行心里就踏实多了。
在智能驾驶方面,宝马也找了中国的Momenta公司合作,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跟华为、小鹏这些在智驾领域的顶尖玩家正面竞争。
最后说说奥迪,它可能是BBA里这次反攻最猛的一个。
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两条线一起发力,而且都选择了和华为进行深度捆绑。
一汽奥迪要出的Q6L e-tron和接替A4L的全新A5L,都将搭载华为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车上装了两个激光雷达,能实现复杂的城市道路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这基本上就是把车子的“大脑”和“眼睛”都交给了华为,奥迪则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底盘调校和整车制造。
这种合作方式非常直接,就是告诉消费者:我用的是现在市面上公认最强的智驾方案。
上汽奥迪那边,则更注重年轻化和性价比,新出的A5L Sportback,有着年轻人喜欢的无框车门和溜背造型,预售价也压到了26万左右,再加上华为智驾的加持,吸引力十足。
另外,奥迪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高端子品牌,首款车E5 Sportback性能强悍,3.6秒就能破百,而且开发周期只用了18个月,充分体现了适应中国市场快速变化的“中国速度”。
纵观BBA这一轮的新车攻势,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一个趋势:在电动化时代,汽车的竞争已经从上半场的比拼“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进入到了下半场的比拼“新三样”(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电系统)。
BBA这次集体“向东看”,和中国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正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今天,单靠品牌光环和机械素质已经不够了。
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车里的智能化体验,比如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自动驾驶靠不靠谱。
这些“软实力”,正在成为人们买车时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因素。
BBA的新车在续航、性能这些硬件上已经追了上来,但他们和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打造出来的智能化体验,究竟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越像华为ADS、小鹏XNGP这样的顶尖水平,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
毕竟,过去大家买BBA,很多时候是买个品牌的情怀和认可度,但现在,如果智能体验跟不上,再响亮的品牌,恐怕也很难让越来越精明的中国消费者买单了。
2025年下半年的豪华车市,注定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大战,BBA的这次集体反攻究竟能不能成功夺回失地,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