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

谁还记得那个靠卧铺客车翻身、拿下全球销量第一的宇通?如今这位“客车帝国”的老大哥,又站在了悬崖边上。

2025年,一边是新能源狂飙、对手围剿;另一边是自己销量跳水、出口失速,宇通好像又要开启它第四次生死劫。

而这家500亿体量的大象,如果再不快点转身,真可能就变成“文物级”的活化石,被时代留在站台上。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2025年春天,宇通的KPI报表看得人直冒冷汗。

4月销量暴跌27%,5月再掉12%,而那个靠出口续命的“灵魂支柱”,也崩了——4月出口量同比下滑9%。直接让前5个月总销量掉进了负增长泥潭。

对比一下,2020年时,出口营收还是营收救星,占比冲到43%。2024年呢?出口1.4万辆,看起来不低,但放在比亚迪的光速节奏下,突然就显得“呼吸困难”。

宇通的问题不只是销量,而是“核心增长发动机失灵”。出口变成了高风险业务,成本上升(比如欧洲碳税),市占率还被比亚迪反超。

你这“出海”要是再翻船,宇通真就要靠“回忆杀”活着了。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高铁一开、比亚迪一出,宇通就成了夹心饼干。说到底,宇通最依赖的中大型客车业务,如今貌似渐渐被时代落在身后。

你说旅游?都包小团定制了。

你说公交?地铁和滴滴双重夹击。

你说换车潮?新能源政策利好也拉不动大型车这块“沉疴”。

更惨的是,行业结构整体塌方——整个中国客车市场虽然只跌0.56%,但大型和中型客车却直接暴跌34%、36%。偏偏宇通主打就是这两种!这不是自己找死,是“站着中枪”。

比起宇通的“抱死大块头”,金龙更像个灵活的鲶鱼,轻型车比例高、出口更分散。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比亚迪更狠,新能源大巴在欧洲市占率超13%,把宇通甩出镜头之外了。前者会游泳,后者会飞,宇通还在学会走路。

咱也别一棒子打死,宇通可是有过高光时刻的。不服输的老企业:靠卧铺车、靠BRT、靠外贸,宇通三次翻身!

1992年快破产时,车间主任汤玉祥一拍脑袋:不如搞个能躺的车吧?卧铺客车一炮打响,销量涨98%,还顺便搭上了农民工进城的快车。靠这波,1997年宇通上市,成了客车第一股。

2011年,大中型客车全球第一;2016年销量破7万台,利润超40亿——那时的宇通,是正儿八经的“客车茅”。

2016年又一次危机来临,宇通提前转头做出口,从卖车变成“输出方案”——在哈萨克斯坦搞KD工厂,包设计、包生产、包售后,活像客车界的“华为”。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一个企业连续三次起死回生,说明它有两样东西——

对危机的嗅觉,和对利润的死磕。但问题是,今天的宇通不止面对危机,更面对的是行业的“结构性消亡”。

宇通的第四次渡劫,赌在新能源和海外工厂。新能源是宇通当前最像样的“救命绳”。

2024年,新能源客车卖了1.38万辆,同比增长93%,在中国市场占比24%,坐稳第一;

推出层半客车提升30%载客量、搞房车蹭露营热潮,一度月销量破200台;自动驾驶“小宇2.0”在多个国家试点上路,技术牌也没落下。

氢燃料客车也在默默积累,甘肃庆阳投入运营100辆,2025年目标更高。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可惜这些还不够稳。

新能源竞争大,技术贵,比亚迪电池全自研、还能成本控制,宇通则还要“买电池”;而氢燃料虽有潜力,但现阶段销量太少,不能当饭吃。

宇通搞氢能,像是在玩“技术防守”;比亚迪搞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已经开坦克打拳击了。你这边还在造模型,人家那边已经卖成爆款。

海外市场看着香,真吃起来牙都疼。出口确实还是重要收入来源,但说白了,就是一场“政策与关税”的对赌游戏。

欧洲:碳税+贸易壁垒上路,出口成本上升5%-10%。

非洲:要价格,不要技术。中东:要LNG。中亚:建厂容易,后期管理难。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你想靠KD工厂吃遍天下?行,但别忘了人家随时也能“反客为主”。

比如哈萨克斯坦宇通工厂虽年产2000辆,还创造了5000就业,但产业链、技术都不在本地,迟早会被“国产替代”。

宇通的海外战略是“多元开花”,但就像开了很多锅,火不够旺,汤都不熟。比起比亚迪、吉利那种“一枪打穿欧洲”,宇通更像在做团购生意,效率和利润都偏低。

那么,宇通还能不能挺过去?现在宇通最需要盯紧的三件事:

1. 新能源转型到底行不行?睿控E平台再牛,也要跑赢比亚迪;

2. 海外市场到底稳不稳?哈萨克斯坦、非洲那一套能复制几次?能稳住利润多久?

3. 资本市场给不给机会?如今537亿市值、净利润41亿,翻倍空间还在,但不多了。

从修车厂到全球第一,销量急刹暴跌27%,第四次“渡劫”要靠什么-有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更深层次的挑战是:曾经的大型客车帝国,如何在“小而美”的新周期活下去。

它不是没本事,只是旧船票换不了新船。

曾经的宇通,靠一个卧铺座位躺赢一代人;现在的宇通,靠一堆先进技术还得小心翼翼地试水市场。

它不是不会转型,但它在等一个信号——一个能让大象重新起舞的信号。而现实是,大象得自己把音乐放出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