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大街蹬蹬跑的电驴子、跨子,突然就上了“紧箍咒”。
到了2025,各处都在拿捏着怎么把这些“窜天猴”给拢住喽,河北禁非标,四川赶趟儿备案,紧接着冒出来个全国性的“一牌两证三不沾”。
听着玄乎,掰开了揉碎了说,就是要你合法溜达,得照章办事。
这话听着就扎耳朵。
一方面,大伙儿骑电驴子、跨子,图的就是个麻溜儿,省事儿,结果现在又是牌照又是本本儿的,恍惚间回到了开四个轮子的年月。
另一方面,马路上也的确是群魔乱舞,闯红灯、逆行、乱七八糟停一地,安全这根弦儿那是真绷不住。
拾掇拾掇,听着也挺顺溜儿。
可茬子就来了,为啥 раньше 睁一眼闭一眼,现在忽然间这么上纲上线了?
莫不是电驴子、跨子太多了,碍着交通老爷们的事儿了?
还是因为出了太多幺蛾子,不得不板起脸来整顿了?
没准儿,还有更深的门道?
咱先瞅瞅这“一牌”。
牌照这玩意儿,就跟人的身份证一样,明儿个你是哪根葱,你的车是哪疙瘩来的。
电驴子牌照还分好几挂,绿的、黄的、临时的,看得人眼晕。
绿牌还算好说,新国标电驴子,算是根正苗红。
黄牌是电跨子、三蹦子,得有驾照才能耍。
最膈应人的就是那临时牌照,给非标电驴子预备的,有时限,到点儿就歇菜。
四川这会儿忙着备案,就是想给这些“庶出”的车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可过了2025年5月31日,没备案的,一律没收充公,外加罚酒三杯。
这招儿够狠,但也够痛快。
可转念一琢磨,这些非标车,当年是怎么卖出去的?
难不成商家不知道它们是水货吗?
消费者又真门儿清自己买的是“过渡产品”吗?
那会儿稀里糊涂,现在一刀斩,是不是有点“历史遗留问题,现在翻旧账”的意思?
再唠唠这“两证”。
行驶证不用说,车的户口本儿。
关键是驾照,电跨子要E照,三蹦子要D照,轻便电跨子要F照。
嚯,这下可好,一大票骑电驴子的老百姓,转眼间成了“黑车司机”。
河南许昌、山西长治已经开始严抓严打了,逮着就是罚款扣车。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对于靠电驴子跑腿儿,甚至刨食儿的人来说,这肉疼啊。
有人可能嘀咕,考个证不就得了呗?
话是这么说,可考证要磨工夫、费脑子、掏腰包。
而且,对于一些上了岁数、识字不多的人来说,考证本身就是一道坎儿。
更何况,考完了还得年审,这又是笔开销。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时,是否忽略了考证的银子、时间对于囊中羞涩的老铁们的影响?
接着是“三不沾”。
不沾违规载人拉货,这个好理解,毕竟命比啥都金贵。
不沾改装电机电瓶,这个也有谱儿,瞎改容易出事。
但最让人挠头的是不沾驶入限行区域。
有些地界儿,像广东、深圳、上海,对电驴子有铁腕限行令,高架桥、快速路都靠边站。
福建泉州最近就逮了一批擅闯禁区的电驴子。
这下可倒好,想溜达一圈,还得绕梁三日,原本图个方便,现在反倒更磨叽了。
这当中的弯弯绕是,城市要发展,交通要溜光水滑,但电驴子太多,搅和了交通秩序。
所以,要管住电驴子。
但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买不起四个轮子的,或者住在犄角旮旯的人来说,电驴子几乎是唯一指望。
限制电驴子,是不是变相地限制了他们的脚力?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实情是,很多时候,电驴子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吃糠咽菜的老百姓的“饭碗”。
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他们都离不开电驴子。
如果对电驴子管得太狠,会不会砸了他们的饭碗?
所以,电驴子管理,不能只盯着交通顺溜儿,还要顾及民生冷暖。
不能只想着一刀切,还要考虑到各路人马的需求。
就像大禹他老人家治水一样,不能光堵不疏,要疏堵并举,才能真真正正的把问题拿捏住。
说白了,这“一牌两证三不沾”,不仅仅是一项交通规章,更是一次对社会公道、发展章程的拷问。
如何在护住交通安全的同时,兼顾民生这本难念的经,这是一个需要细细掂量的课题。
仅今年上半年,各处由于电驴子惹出的祸事数量就蹿升了15%。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棘手程度。
与其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不如多盘算盘算如何引导、如何规范、如何服务。
归根结底,电驴子不是妖魔鬼怪,而是老百姓日子的一部分。
管理电驴子,也是在摆弄我们的社会,摆弄我们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