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宣布,拟以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计划对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氪」) 进行私有化收购。若本次交易完成,极氪将实现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同时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这一决策距离以“最快IPO造车新势力”身份登陆美股仅一年时间,截至北京时间5月8日收盘,极氪股价报52.19美元,大幅上涨11.51%,总市值为64.03亿元。
持续亏损,极氪品牌以私有化回归
诞生于2021年4月15日的极氪,从2022年10月就对外宣布计划上市。2024年5月10日,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募资约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成为“最快美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2月的A轮融资中,极氪估值曾高达130亿美元。但在正式上市前,极氪发行估值约51.3亿美元,减少了一半。
按照极氪的计划,要力争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而今年3月极氪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总营收759.1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净亏损57.9亿元,同比收窄30%。而2021至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
不可忽视的是,极氪品牌今年销量承压。据极氪科技集团最新销量数据,极氪品牌4月销量13727台,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11%。极氪品牌此前公布的2025年销量目标是32万辆,而今年前4个月,极氪集团累计销量为5.5万辆。时间进度已走过了三分之一,但销量进度仅为17.2%。极氪销量承压背后,除了竞争压力大之外,内部“多品牌分兵作战”的战略也是问题所在。
极氪品牌退市的背后是吉利战略的失误?
极氪品牌持续亏损后的回归只是吉利的冰山一角,自2024年以来,吉利集团已经多次重整业务板块。
2024年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吉利银河。几何品牌是吉利在2019年推出的高端纯电车型品牌,此前吉利对其规划颇有信心。几何品牌诞生之初,与吉利、领克并行,主打高端纯电市场。为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定位,几何汽车的首款产品——几何A选择在新加坡发布。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吉利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经验欠缺,基于帝豪打造而来的油改电产品未在驾控、安全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所以几何成立之初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波澜。这也造成吉利几何系列车型在集团战略中尴尬的定位,再加上后期推出的几款车型,几何A、几何C、几何EX3、几何E等产品。其中,多数产品的细分市场主要为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品牌当初的高端品牌有极大差异,导致几何品牌只能以并入银河而退出。
2025年2月14日,极氪与领克品牌仅用3个月时间火速合并,极氪科技集团宣布成立,早在2024年11月消息公布之后,叠加极氪公布的三季度财报,导致极氪股票连跌两天,分别跌去23.68%与8.54%。两者合并的背后是领克的日子过的并不好。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大变动以外,还包括今年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吉利银河。此外还有传言称,吉利集团欲将睿蓝汽车也纳入旗下,不过睿蓝汽车控股股东千里科技在4月10日回应投资者提问称,目前未有向吉利汽车转让股权的计划。
战略错误导致吉利调整放缓
而导致旗下品牌接连退出的主因,还是这几年吉利的战略失误。吉利早年通过极氪、领克、几何、银河等多品牌全面覆盖不同市场,以及像为牵拉多方资源投资失误的品牌极越等,这些导致内部资源内耗,且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 利益冲突与重复投资才是根源所在。
当然除了上述吉利自己创建的品牌以外,早年通过大量收购的品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已经开始给人泛滥的感觉,很多品牌已经淡出了消费视线,所以才有了后续的《台州宣言》,其主要的精神就是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不难看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吉利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也在日益增大。新势力们的不断蚕食市场、竞争对手们不断的加压以及吉利“后院起火”的情况还在加剧,吉利原来的多品牌,多层次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从“多生”到“优生”,如果再不进行调整,容易一发而动全身,对非核心品牌进行优化重构,那些销量不高发展前景不明的散养品牌,后续被整合的概率极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