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

最近刷短视频,从汽车博主到小区邻居都在聊一件事——2025年10月20日,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2025年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直接跌穿16万大关,降到15.8万。

这数字啥概念?去年这时候均价还卡在17.2万左右呢,一年功夫降了1.4万多,比猪肉降价还猛。

更扎心的是,小米SU7、问界M7这些被捧成网红神车的高端新能源,销量数据却蔫儿了。小米SU7在10月交付了20726辆,问界M7销量也仅6千多台,在动辄月销三四万的新能源圈里,妥妥的小透明。

这就怪了,车价越来越便宜,为啥大伙儿反而不买高端货了?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第一部分: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2025年9月均价15.8万,是谁在"砸盘"?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9月这份数据可不是瞎猜,而是乘联会统计了整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和销售额算出来的。

均价15.8万比去年同期的17.2万足足降了1.4万,相当于每辆新能源车白送你一台最新款的某品牌手机。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疯狂砸价,把整个市场的均价拖下水?

最直接的砸盘侠首先是比亚迪,这个"卷王"中的战斗机。2025年比亚迪推出了荣耀版全系车型,秦PLUS DM-i直接杀到7.98万起价。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不到8万块钱,你就能买到一台能跑几百公里的新能源车,油耗成本低得离谱。

海豚续航版更是打出9.98万起的口号,续航里程足足有超过300公里。

这直接把A0级电动车的购买门槛踩到脚底板,寻常百姓家也开得起新能源车了。

再看五菱这个另一个超级卷王,他们的宏光MINI EV系列在9月销量达到51744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平均每50秒就有一台五菱宏光MINI EV被卖出去,堪称民族神车。

这个小车续航从120公里提到了200公里左右,还加了倒车影像和空调这些实用功能,价格却只要3.98万块钱起。

你们想啊,这个价格比买辆二手燃油摩托车还便宜。

但光靠这两个卷王降价可不够,2025年电池原材料价格跳水才是幕后的大BOSS。

去年还炒到天价的碳酸锂,今年直接跌了个底朝天。

10月的碳酸锂现货价格在7.5万到7.7万元一吨,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从60万跌到了7.5万,价格暴跌那叫一个狠。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三四成。

原材料便宜了,车企自然敢大幅降价,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更狠的是2025年的补贴政策。

国家级补贴虽然退坡了,但地方补贴弥补上来了。

北京的朋友买新能源车最高能补1万块钱,上海不仅送免费绿牌还免购置税。

这些隐形福利叠加起来,消费者到手价能再砍1万多块钱。

有句行话叫价格战打到肉搏阶段,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就是这样。

曾经有专家信誓旦旦地预测说,新能源车均价降到18万就见底了,再便宜就没利润了。

结果话音刚落,比亚迪和五菱就联手打脸,15.8万的均价硬是把18万这个所谓的地板价踩穿了。

低价车市场的销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8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相当规模,8到10万这个价格带的销量更是翻倍增长。

这才是真正的价格战,不是靠营销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地砍价格。

第二部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

这里就有人要问了,车价整体便宜了,那小米SU7和问界M7这些定位高端的车,应该更吃香啊。

毕竟有国际范儿的品牌、有科技感的配置,这不都是优势吗?

可现实狠狠甩了大家一巴掌。

2025年10月份,小米SU7交付了20726辆。

听起来不少是吧?但比比其他车就知道差在哪儿了。

问界M7在9月卖了6079辆,比亚迪秦PLUS DM-i在9月卖了接近3万辆,五菱宏光MINI EV卖了超过5万辆。

这差距就像一个银河系那么大。


为啥会这样呢?首先要说清楚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2025年虽然大家收入在恢复,但经历了这几年的消费降级,买车的人变务实了。

能花15万块钱买辆续航500公里、配置完整的比亚迪,干嘛要咬牙上21万的小米SU7?

多出来的6万块钱能干啥呢?能给孩子报培训班,能装修房子,能吃大半年的美食。

何况小米SU7主打的智能座舱、澎湃操作系统这些功能,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用微信导航、语音控制空调就足够了。

没必要为了个科技光环花那么多冤枉钱。

这叫啥?这叫理性消费。

再看高端新能源车面临的真实困境。

问界M7确实靠华为鸿蒙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火过一阵,但2025年华为的先进技术开始大幅下放。

15万级的问界M5智驾版开始标配高速自动辅助导航驾驶。

20万以内的其他品牌也用上了激光雷达这样的高端装备。


本来问界M7引以为豪的独家优势,现在变成了各个厂家的标配。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这对高端车的冲击有多大呢?就像你花大价钱买的专利技术突然变成了菜市场的大白菜。

没有差异化,消费者为啥还要掏高价?

小米SU7也有同样的问题。

表面上看营销做得很溜,创始人亲自站台、粉丝打卡、各种活动炒作。

可核心的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这三电系统,和比亚迪、特斯拉比起来还有差距。

消费者又不是傻子,他们选择性价比高、技术稳定的老牌车企,这很正常。

这就像买房子一样,你可能对某个新楼盘的设计很心动,但你更会选择那个口碑好、质量有保障的老牌房企。

有个博主曾经吐槽说,买小米SU7的是真粉丝,买比亚迪的是真刚需。

这话虽然扎心,但戳中了问题的核心。

高端新能源车的品牌溢价在15万级全能选手面前,真的不好使了。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之前那种为品牌付费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拼的是性价比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均价跌破16万,到底是"行业春天"还是"泡沫预警"?

现在的问题是,新能源车均价越来越低,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健康发展还是有风险?

未来会不会又像2020年那样,低价车泛滥导致质量下滑?

咱们先说好处,低价直接刺激了渗透率的提升。

2025年9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58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卖10辆车,就有接近6辆是新能源。

这个数字要是放在5年前,简直不敢想象。

那时候新能源车还是城市白领的专属,小镇青年根本用不起。

现在15万就能买到续航四五百公里、配置完整的新能源SUV,情况完全变了。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农村用户、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他们也用上了新能源车。

以前村里人跑长途都是开燃油车,现在快充技术成熟了,分分钟充满电,新能源车也能胜任。

这对整个产业的绿色化转型意义重大。

但风险也确实存在,不能装作看不见。

部分车企为了保住销量,疯狂压缩成本,这就容易出问题。

2025年上半年就有媒体曝光,某些10万级的新能源车用的是梯次利用电芯,也就是回收的旧电池。

还有些车企为了降成本,把本该用铝合金的底盘换成了钢材质。

这对安全性的影响可不是小事。

好在2025年国家出台了更严的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法。

要求电池必须标注溯源码,这样就能查到生产批次和原材料来源。

整车还要通过10万公里耐久测试,真正的实弹演习。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这些举措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有监管兜底,小品牌不敢随便糊弄。

因为敢偷工减料的车企,分分钟被市场淘汰,比亚迪、吉利这些大厂的口碑摆在那儿。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未来1到2年,新能源车均价会稳定在14万到16万之间。

电池成本已经触底了,再降价就得亏本卖。

消费者也会逐渐回归理性,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性价比加可靠性才是王道。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小米问界销量遇冷后,网络上的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

有人说高端车没人买了,有人说低价车就是质量差,还有人说这样下去整个行业都得崩。

咱们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看看是不是你也想过。

问题一,15万级新能源这么香,为什么还有人买20万以上的高端车?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答案是这样的,高端车确实有自己的刚需人群。

商务人士需要车子显身份、显面子,这是客观需求。

家里有二胎的家庭需要更大的空间,比如理想L8这种6座SUV,15万级的车根本放不下这么多人。

还有就是对自动驾驶有极致追求的用户,他们愿意为华为的顶级自动驾驶或者特斯拉的FSD买单。

但普通通勤族、小镇居民,真没必要为了个高端光环充值。

问题二,均价跌破16万,会不会导致车企偷工减料?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有风险。

但有监管兜底,国家的质量安全法规定了底线。

电池溯源码制度确保了你能查到电池的来源,整车耐久测试淘汰了粗制滥造的产品。

再加上比亚迪、吉利等大企业的口碑约束,谁敢真的偷工减料?

市场会无情地惩罚这样的企业。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问题三,小米问界以后会不会降价跟低端车竞争?

这个大概率会发生。

有内幕消息称问界M7可能推出青春版,起售价会降到20万以内。

小米SU7也可能出个标准续航版,把价格压到19万左右。

但降价的同时配置肯定会缩水,买之前要擦亮眼睛,别被营销迷花了眼。

结语:15万级新能源才是"真香定律"!

从2025年9月这波降价潮就能看出一个清晰的趋势。

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已经从单纯的拼补贴,演变成了拼成本控制加拼技术普及。

15万级新能源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真正的全能选手。


续航五百公里起跳,智能配置应有尽有,价格还便宜,还能享受地方补贴和原厂质保。

新能源车咋突然白菜价了?小米SU7、问界M7为啥卖不动?高端新能源的光环怎么不灵了?-有驾

这个性价比放在整个汽车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至于小米问界这些高端货?等它们把技术真正下放、把价格真正接地气了,再来和老百姓谈高端体验吧。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高端不再是优势,实惠才是王道。

最后灵魂拷问一下各位,如果你现在有16万块钱预算买新能源车,是选择全能实用的15万级车型,还是咬牙上20万以上的高端光环?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