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这艘老炮儿,最近有点颠簸。
你八成也听说了,日产新舵手,Ivan Espinosa,最近开了腔,话里话外都在甩锅,说现在日产亏到姥姥家,罪魁祸首是老领导Carlos Ghosn当年瞎折腾。
一年溜个三四百万台车,听着唬人,但架不住窟窿太大,亏成这德行。
Espinosa一上任就火力全开,又是裁人,又是关停并转,又是砍掉车型平台,这操作,简直是现实版“极限拆弹”。
问题就来了,尼桑咋混到这步田地?明明销量也还凑合啊!
Espinosa的说法是,Ghosn当年脑子一热,定了“年销八百万辆”的浮夸目标,然后就开始一路狂飙猛进。
结果嘞?
目标扑街,倒是背了一屁股债,成本也居高不下。
到明年三月底的这轮财年,日产估计全球销量也就330万台,连预期的一半都没摸到。
前期砸进去的银子,可都是真金白银,烧出了45亿美刀的赤字。
就这一个数字,够呛吧?
Ghosn执掌时的日产,活像磕了药的短跑运动员,玩命往前冲,压根没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结果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当然,也有人要替Ghosn鸣不平,说他当年可是把日产从ICU里拉出来的功臣啊!
这话不假。
但关键是,任何战术都有保质期。
Ghosn那套在当年或许管用,可市场风向变了,还抱着老黄历,这就有点缘木求鱼了。
换位思考,站在Ghosn的角度,他可能觉得只有跑马圈地,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毕竟,汽车这行,规模效应那是杠杠的,卖得越多,成本越低。
但关键是,扩张的速度得跟市场增长同步才行。
要是市场增长熄火了,还一味扩张,那就是产能过剩,最后把自己给套牢了。
Espinosa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日产赶紧“止损”。
他搞了个“Re:Nissan”大保健计划,一边跟雷诺、三菱搞好关系,抱团取暖,另一边还主动勾搭中国兄弟东风,甚至盘算着让东风到英国Sunderland工厂来代工。
这Sunderland工厂,之前岌岌可危,有了东风的加持,说不定能咸鱼翻身。
不过,光会省钱可不行,还得会赚钱。
日产打算明年一口气推出十几款新车,覆盖北美、欧洲和日本市场。
北美那边有全新Leaf Crossover、换代Sentra,还有基于Outlander平台的Rogue PHEV;欧洲那边有新Micra,电动版Juke,还有配备次世代e-Power系统的Qashqai;日本本土则有更新的Kei Car、全新大尺寸Van和全新Skyline。
更让人惊喜的是,Espinosa心里还装着那些“情怀”车,比如GT-R和Silvia。
他甚至放话,“GT-R的血脉不能断”。
这对于死忠粉来说,绝对是久旱逢甘霖。
但说实话,像GT-R、Silvia这种车,注定是小众玩物,指望它们来力挽狂澜,不太靠谱。
日产的真命天子,还得是那些走量的家用SUV、轿车和多功能商务车。
所以,日产的前途,一方面取决于Espinosa的“止损”行动能否见效,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新车能否讨好消费者。
不过,当我们条件反射地把锅甩给Ghosn的“野心”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
比如说,日产内部的决策机制是不是足够透明和制衡?
在制定战略目标时,是不是压根没考虑过市场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比揪着Ghosn不放更有价值。
说白了,日产的窘境,也给其他企业敲了个警钟:扩张是门技术活,但更重要的是头脑要清醒,认清形势,把控风险。
不然,一头扎进去,只会越陷越深。
日产能否成功“Re:Nissan”,咱们走着瞧。
但不管结局如何,这个故事都值得咂摸咂摸。
毕竟,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只有适者生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