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2025年,国内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焦虑,大马力的速度与激情、标榜“零接管”的智驾、跟风赛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这些曾经百万级豪车的体验被车企争先“下放”到大众级车型上。
正当消费市场随之燥热,行业的性能崇拜已走向极端时,随后而来的一次次教训,将行业和用户们拉回理性。
开年来,不少在舆论场上的当红品牌遭到口碑的反噬。先是小米汽车,从3月底的安徽高速交通事故,到未经与车主沟通锁定马力,再到“碳纤维挖孔机盖”维权,这位红得发紫的造车新秀似乎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上海车展前夕,工信部一纸针对智能驾驶领域宣传、功能的规范性要求文章,让智驾赛道的明星玩家们纷纷连夜修改文案。随后,工信部再立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指出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问题,可能影响事故救援与逃生,公开征集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不可否认,新能源时代,当前沿技术与传统汽车交织后,让曾经存在于电影中高不可攀的昂贵“黑科技”开始走入现实。厂商希望通过它营造更高端或者先进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这样的“炫技”,在新能源时代是最“廉价”的。“大部分驾驶者对于如何驾驭高性能电车是一知半解的,越来越多的车企把‘性能’作为核心卖点,但是又不对用户进行安全教育”。
“刹不住的车,不配叫性能车;没有硬件支撑的辅助驾驶,都是伪辅助驾驶。”刚履新莲花中国总裁的钦培吉面对行业乱象,将速度与激情,技术与安全的尺度提到台前,为当下浮躁的汽车市场重新注入理性。
事实上,在全球汽车工业迎来新能源革命的今天,动力性能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当众多车企沉迷于马力军备竞赛时,如何让驾驶者真正驾驭这份澎湃动力?在行业集体癫狂中,莲花汽车用赛道级安全训练营,为行业注入一剂清醒剂。
近期,莲花宣布投入两千万,开启全球首套免费的高阶安全驾驶公益培训“莲花赛道级安全驾驭训练营”。
在莲花看来,驾驭高性能车不仅需要强大的机械素质,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驾驭能力。因此,其邀请了莲花工程专家、FIA认证赛照教练联合授课。用户可以在安全的封闭赛道环境内练习大马力加速/刹车、湿滑路面操控等技巧。
这种将赛道技术反哺民用安全的尝试,正在重构“性能”的价值定义——真正的驾驭尊严不在于加速数据,而在于对机械极限的掌控能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其开放77年积累的底盘数据库,推动行业共享极端工况测试数据,这种从封闭竞争转向生态共建的思维,或许能打破“创新内卷”的死循环。
莲花作为一家拥有77年赛道基因的品牌,深知大马力已不再是稀缺品,并且人们驾驭大马力的同时,能力却未必同步提升。因此,莲花在上海车展重磅出牌,宣布将自家底盘技术开源。
钦培吉表示,莲花的使命不仅是打造高性能车,更要确保驾驶者能够安全地享受速度。为了推动行业关于操控安全的重要发展,莲花此次一举向全行业开放了77年来所积累的底盘数据库,包括各种莲花跑车在极限工况下的测试研发数据。
支撑底盘开源这一慷慨举动的,是莲花深厚的工程技术底蕴。
回溯来看,当保时捷在研究陶瓷复合刹车系统,莲花已经拿下了7次F1冠军;当法拉利不断提升发动机技术,莲花在钻研空气动力学;当“遥遥领先”不绝于耳,莲花还在不断打磨底盘技术。所有的性能车,都绕不开这一台莲花。
这其中,关键的底盘调校能力就被莲花工程团队继承,它曾为全球近千台车型设计调校。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初代超跑Roadster,就是基于莲花的Elise车架进行升级。
对底盘技术的开源,也是莲花重新定义并对外输出赛道文化的一场“阳谋”。11年前特斯拉将在手的专利开源后,一举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显然,莲花想要如法炮制,成为超跑赛道的吹哨人。
另一边,华为将推出的“智驾安全训练营”模式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用户必须完成4小时理论培训和实操考核才能激活完整功能,这种“科技准驾制度”或将重塑人车关系。当保险公司为完成培训的车主提供12%保费折扣时,让大家看到了商业逻辑与安全责任融合的可能性。
溯源来看,这场车企集体焦虑的背后,其实是行业竞争下留到最后的渴望。有研究人士指出,当下行业环境极度内卷,这造成上下游的短视。当用户车辆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所看到的原因和整车厂内部所分析出的根本原因往往并不一致。
不过,一次次的事故和一场场的舆论,就是推动车企和消费者回归理性的关键契机。接下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玩家们最终能否在汽车市场真正扎根。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