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这茬儿,颇有嚼头。你说它蹿红吧,那真叫一个炙手可热,发布会锣鼓喧天,雷总亲自挂帅,订单跟雪花似的往来。可你要说它没毛病吧,那铁定是睁眼说瞎话。这不,“前舱盖门”最近闹得沸反盈天,一众车主炸毛了,觉着被诳了,嚷嚷着要退一赔三。
这事儿听着有点像“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戏码,憧憬很丰腴,骨感却是现实。博主风云XTony,也是个狠茬子,直接跟小米汽车的副总裁掰扯了三个多钟头,结果没谈拢。更出格的是,他说小米那边撂了狠话,说退订会直接让“小米汽车垮台”。这番话,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了?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赶紧跳出来撇清关系,说自己没说过这类话,让大家别信口雌黄。可问题是,现在维权群里都攒了七十多号人了,准备抱团控告小米汽车虚美溢恶。这档子事,恐怕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谣言”就能糊弄过去的。
你或许会嘀咕,这不就是零星车主闹事儿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但细琢磨琢磨,这事儿背后,其实挺耐人寻味的。
一方面,是买家对新晋牌子的期望值拉得太满了。小米下场造车,自带主角光环,大伙儿都觉得它能革新汽车圈。这份期望,也容易让某些厂家在宣传上“使劲过猛”,恨不得把所有优点都放大一百倍。结果呢,一旦货不对板,反噬也最猛烈。
另一方面,是买家维权意识的觉醒。搁以前,撞上这事儿,不少人可能就自认倒霉,息事宁人了。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更乐意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这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厂家出了道难题,你得对你的产品兜底,对你的宣传负责。
说白了,退订就让“小米汽车垮台”,这话听着就有点扯。小米家底殷实,还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吧?但这话也折射出,小米汽车眼下可能真吃劲儿。新能源汽车市场厮杀太惨烈了,稍不留意,就会被洗牌出局。
单凭这一个“前舱盖门”,兴许不会让小米汽车倒牌。但要是处置不当,让买家失了信任,那才是最要命的。
有人说,买家太吹毛求疵了,一点小瑕疵就要闹腾。也有人说,厂家太倨傲了,出了岔子就想捂盖子。说穿了,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但追根究底,还是个诚信的问题。厂家要对得起买家的支持,买家也要有理有节地维权。
当我们一味地把矛头指向“厂家虚假宣传”或者“买家没事找茬”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的症结?比方说,信息壁垒,买家对产品的了解不够透彻;比方说,售后服务滞后,导致买家维权举步维艰。
说来也巧,这类风波也不是头一遭了。不少新品牌,在草创期都会撞上类似的难题。一方面,经验欠奉,容易出纰漏;另一方面,急于求成,容易夸夸其谈。
所以,依我看,小米汽车应该好好复盘一下,是不是在宣传上用力过猛了?是不是在售后服务上还有提质空间?
这场“前舱盖门”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它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厂家还是买家,都应该更加理性、成熟。厂家要童叟无欺,买家要依法维权。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你看,这“前舱盖门”事件,台面上是几个车主和小米汽车的龃龉,但背后却映射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当,乃至整个消费市场的生态。买家翘首以盼好产品,厂家孜孜以求好销量,但最终都要回归到“诚信”二字上。说到底,信任这玩意儿,一旦丢了,再想拾起来,可就难于上青天了。
全部评论 (0)